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多元化”研究--以太原大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国内研究的不足第14-15页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5-17页
        1.3.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1.3.2 新公共服务理论概述第16-17页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对象第17页
        1.4.1 本文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4.2 本文研究的对象第17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逐渐趋向“多元化”第19-26页
    2.1 高职院校的相关背景介绍第19-20页
        2.1.1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第19页
        2.1.2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第19-20页
        2.1.3 高职院校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要求第20页
    2.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第20-22页
        2.2.1 教育-管理模式为主导的传统管理第20-21页
        2.2.2 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的确立第21页
        2.2.3 教育-管理-服务-发展模式的推进第21-22页
    2.3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多元化发展中呈现出的几个特点第22-26页
        2.3.1 行政职能发生变化第23-24页
        2.3.2 管理职能被强化第24页
        2.3.3 服务职能被凸显第24-25页
        2.3.4 发展理念受到重视第25-26页
第三章 太原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分析第26-36页
    3.1 太原大学概况及现行学生管理模式第26-27页
    3.2 太原大学现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分析第27-30页
        3.2.1 学生管理理念第27页
        3.2.2 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及队伍建设第27-29页
        3.2.3 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第29页
        3.2.4 学生管理质量评估第29页
        3.2.5 学生管理工作流程第29-30页
    3.3 太原大学现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运行效果的调查分析第30-35页
        3.3.1 太原大学在校生的调查情况分析第30-32页
        3.3.2 太原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情况分析第32-35页
    3.4 对太原大学现行学生管理模式的总体判断第35-36页
第四章 太原大学现行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第36-40页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38页
        4.1.1 学生管理理念陈旧第36页
        4.1.2 分工明确且协调合作的多元管理主体尚未完全确立第36-37页
        4.1.3 缺乏灵活多变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第37-38页
        4.1.4 对学生管理效果缺少多视角的评估第38页
    4.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8-40页
        4.2.1 内部成因分析第39页
        4.2.2 外部成因分析第39-40页
第五章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建设构想第40-50页
    5.1 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第40-41页
        5.1.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第40页
        5.1.2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第40-41页
        5.1.3 树立“全过程”的管理理念第41页
    5.2 构建多元化协同管理的学生服务体系第41-43页
        5.2.1 构建校级多部门合作的学生管理体制第41-43页
        5.2.2 构建校-系-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机制第43页
    5.3 创新多元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第43-45页
        5.3.1 使用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方法第44页
        5.3.2 实施“多渠道”学生管理沟通方式第44-45页
        5.3.3 以高尚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第45页
    5.4 建设多元化的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第45-50页
        5.4.1 构建多元化的学生管理评价主体第46页
        5.4.2 设置多元化的学生管理评价指标第46-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寡糖络合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饲料养分代谢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复合益生菌、碱性负离子液对南丹瑶鸡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