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通信技术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及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BIM在施工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通信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4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及相关技术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2.1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 | 第17-20页 |
2.1.1 变电站工程施工危险源分类 | 第17-18页 |
2.1.2 变电站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 第18-19页 |
2.1.3 变电站工程施工中不安全行为分类 | 第19-20页 |
2.1.4 变电站工程施工防护措施 | 第20页 |
2.2 BIM建筑信息模型 | 第20-22页 |
2.2.1 基于BIM技术的4D施工过程模拟 | 第21页 |
2.2.2 基于BIM技术的虚拟样机技术 | 第21-22页 |
2.2.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虚拟样机技术 | 第22页 |
2.3 通信技术 | 第22-25页 |
2.3.1 实时定位技术的类别和应用范围 | 第22-24页 |
2.3.2 传感技术的选择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 第26-34页 |
3.1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3.1.1 变电站施工不安全行为预警信息需求分析 | 第26页 |
3.1.2 变电站施工不安全行为预警功能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3.2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框架构建 | 第28-30页 |
3.2.1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原则 | 第28页 |
3.2.2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 第28-30页 |
3.3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功能输出原理 | 第30-33页 |
3.3.1 危险区域识别及检测 | 第30页 |
3.3.2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佩戴检测 | 第30-32页 |
3.3.3 变电站项目施工过程安全信息共享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34-47页 |
4.1 变电站项目施工特点 | 第34页 |
4.2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34-35页 |
4.3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 第35-42页 |
4.3.1 基于规则的BIM的虚拟建筑系统配置 | 第36页 |
4.3.2 变电站施工现场中实时定位技术的实现 | 第36-40页 |
4.3.3 传感系统的技术实现 | 第40-42页 |
4.4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算法实现 | 第42-46页 |
4.4.1 危险区域的识别与预警 | 第42-43页 |
4.4.2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状态的监测与预警 | 第43-44页 |
4.4.3 数据同步 | 第44-45页 |
4.4.4 算法总体实现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深圳市公明长湖220kV变电站应用与分析 | 第47-62页 |
5.1 变电站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案例实施 | 第47-59页 |
5.1.1 变电站项目工程概况 | 第47-48页 |
5.1.2 创建变电站项目 | 第48页 |
5.1.3 设置变电站项目相关信息 | 第48-54页 |
5.1.4 部署基站与标签 | 第54-55页 |
5.1.5 进入安全预警状态 | 第55页 |
5.1.6 安全巡查 | 第55-58页 |
5.1.7 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 | 第58页 |
5.1.8 安全信息的共享 | 第58-59页 |
5.2 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效果评价及建议 | 第59-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