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2 富含小水电地区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2.1 无功补偿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富含小水电地区无功电压优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2.3 无功电压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富含小水电地区电网的无功电压问题分析 | 第18-29页 |
| 2.1 小水电并网对大电网的影响 | 第18-24页 |
| 2.1.1 理论推导 | 第18-20页 |
| 2.1.2 仿真证明 | 第20-24页 |
| 2.2 远距离输电对大电网的影响 | 第24-25页 |
| 2.3 小水电出力特性对大电网的影响 | 第25-27页 |
| 2.4 富含小水电地区无功电压优化难点 | 第27-28页 |
| 2.4.1 感性无功补偿容量严重不足 | 第27页 |
| 2.4.2 小水电缺乏管理 | 第27-28页 |
| 2.4.3 小水电协调优化调度难以实现 | 第28页 |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 3 基于综合灵敏度的感性无功补偿方案 | 第29-42页 |
| 3.1 无功补偿原则 | 第29页 |
| 3.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第29-32页 |
| 3.2.1 经济压差理论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 3.2.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第31-32页 |
| 3.3 无功补偿节点的确定 | 第32-38页 |
| 3.3.1 无功灵敏度分析 | 第32-33页 |
| 3.3.2 无功电压控制能力 | 第33-35页 |
| 3.3.3 无功网损灵敏度 | 第35-36页 |
| 3.3.4 无功补偿节点的确定 | 第36-38页 |
| 3.4 算例分析 | 第38-41页 |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 4 基于两阶段法的富含小水电地区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研究 | 第42-54页 |
| 4.1 水电优化调度阶段 | 第42-44页 |
| 4.1.1 目标函数 | 第42-43页 |
| 4.1.2 约束条件 | 第43-44页 |
| 4.2 无功优化阶段 | 第44-45页 |
| 4.2.1 目标函数 | 第44页 |
| 4.2.2 约束条件 | 第44-45页 |
| 4.2.3 离散设备动作的确定 | 第45页 |
| 4.3 基于生物群体感应的粒子群算法 | 第45-49页 |
| 4.3.1 标准粒子群算法 | 第46页 |
| 4.3.2 基于生物群体感应机制的粒子群算法 | 第46-47页 |
| 4.3.3 目标方程求解流程 | 第47-48页 |
| 4.3.4 基于生物群体感应的粒子群算法在水电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第48页 |
| 4.3.5 基于生物群体感应的粒子群算法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 4.4 算例分析 | 第49-52页 |
| 4.4.1 算例介绍 | 第49-50页 |
| 4.4.2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4.5 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