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纱复合袋糊底机机械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 纸纱复合袋糊底机总体布局 | 第13-17页 |
| 2.1 糊底工艺分析 | 第13-15页 |
| 2.2 糊底机总体布局 | 第15页 |
| 2.3 主要技术要求 | 第15-1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3 压痕切口装置设计 | 第17-31页 |
| 3.1 压痕切口装置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3.2 压痕切口装置结构设计 | 第18-22页 |
| 3.2.1 支撑组件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 3.2.2 压痕组件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 3.2.3 气动组件结构设计 | 第20页 |
| 3.2.4 刀架组件结构设计 | 第20-22页 |
| 3.3 关键部件参数计算 | 第22-29页 |
| 3.3.1 压痕组件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 3.3.2 压痕切口装置的载荷计算 | 第23-28页 |
| 3.3.3 气动组件气缸选型 | 第28-29页 |
| 3.4 压痕切口装置的实现 | 第29-3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纸纱复合袋糊底机传送装置设计 | 第31-44页 |
| 4.1 传送装置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 4.2 传送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42页 |
| 4.2.1 袋筒在皮带间夹持输送 | 第32-38页 |
| 4.2.2 辊子和片基带输送方案设计 | 第38-40页 |
| 4.2.3 滚筒输送方案设计 | 第40-42页 |
| 4.3 传送装置方案试验比较 | 第42-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5 吸开装置 | 第44-61页 |
| 5.1 吸开装置的作用 | 第44-45页 |
| 5.2 吸开装置的组成 | 第45-47页 |
| 5.3 真空系统的设计 | 第47-51页 |
| 5.3.1 真空泵的选型 | 第47-48页 |
| 5.3.2 吸盘选型 | 第48-49页 |
| 5.3.3 试验 | 第49-51页 |
| 5.4 执行机构设计 | 第51-55页 |
| 5.4.1 执行机构设计 | 第51-52页 |
| 5.4.2 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52-55页 |
| 5.5 吸开装置实现 | 第55-60页 |
| 5.5.1 吸开装置的运动仿真 | 第56-58页 |
| 5.5.2 吸开装置的实现 | 第58-60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展开装置 | 第61-73页 |
| 6.1 展开装置的作用 | 第61页 |
| 6.2 展开装置的方案设计 | 第61-65页 |
| 6.2.1 展开方案一 | 第61-63页 |
| 6.2.2 展开方案二 | 第63-65页 |
| 6.2.3 展开方案三 | 第65页 |
| 6.3 方案确定与试验 | 第65-67页 |
| 6.4 展开方案的优化与验证 | 第67-72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