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引言第9-13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0-13页
        1. 国外现状研究第10-11页
        2. 国内现状研究第11-13页
二、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相关论述第13-22页
    (一) 个人信息的释义第13页
    (二)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概念第13-14页
    (三)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1. 信息主体的权利第14-15页
        2. 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第15-16页
    (四)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必要性第16-19页
        1. 保护个人信息权的需要第16-17页
        2. 责任政府理论的要求第17页
        3. 风险预防行政理论的选择第17-18页
        4. 政府部门作为侵权主体时的规制需求第18-19页
    (五) 政府和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矛盾第19-22页
        1. 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矛盾第19-20页
        2. 公民的个人信息受保护与政府公权无限扩大之间的矛盾第20-22页
三、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22-28页
    (一) 我国个人信息在行政法方面的受保护现状第22-23页
    (二)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1. 无统一原则第23-24页
        2. 个人信息处理主体缺乏规制第24-25页
        3. 缺少行政的督察第25页
        4. 个人信息权侵害救济制度缺位第25-26页
    (三)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不力的原因第26-28页
四、完善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对策第28-35页
    (一) 借鉴国外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相关经验第28-29页
        1. 美国: 分散立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第28页
        2. 德国: 统一的立法第28-29页
        3. 日本: 统分相结合第29页
        4. 对我国的借鉴第29页
    (二) 确立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基本原则第29-32页
        1. 目的明确准则第30-31页
        2. 比例原则第31-32页
        3. 安全保护原则第32页
    (三) 建立个人信息处理主体的行政许可制度第32-33页
    (四) 建立个人信息行政法律监督管理制度第33-34页
        1. 内部行政法律监督第33页
        2. 外部行政法律监督第33-34页
    (五) 完善个人信息权利侵害救济制度第34-35页
总结与展望第35-36页
注释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ntel MIC架构的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算法研究
下一篇:无人机航路规划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