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3页 |
1. 国外现状研究 | 第10-11页 |
2.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1-13页 |
二、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相关论述 | 第13-22页 |
(一) 个人信息的释义 | 第13页 |
(二)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三)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 信息主体的权利 | 第14-15页 |
2. 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 第15-16页 |
(四)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16-19页 |
1. 保护个人信息权的需要 | 第16-17页 |
2. 责任政府理论的要求 | 第17页 |
3. 风险预防行政理论的选择 | 第17-18页 |
4. 政府部门作为侵权主体时的规制需求 | 第18-19页 |
(五) 政府和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矛盾 | 第19-22页 |
1. 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矛盾 | 第19-20页 |
2. 公民的个人信息受保护与政府公权无限扩大之间的矛盾 | 第20-22页 |
三、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一) 我国个人信息在行政法方面的受保护现状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 无统一原则 | 第23-24页 |
2. 个人信息处理主体缺乏规制 | 第24-25页 |
3. 缺少行政的督察 | 第25页 |
4. 个人信息权侵害救济制度缺位 | 第25-26页 |
(三)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不力的原因 | 第26-28页 |
四、完善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对策 | 第28-35页 |
(一) 借鉴国外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相关经验 | 第28-29页 |
1. 美国: 分散立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 第28页 |
2. 德国: 统一的立法 | 第28-29页 |
3. 日本: 统分相结合 | 第29页 |
4. 对我国的借鉴 | 第29页 |
(二) 确立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29-32页 |
1. 目的明确准则 | 第30-31页 |
2. 比例原则 | 第31-32页 |
3. 安全保护原则 | 第32页 |
(三) 建立个人信息处理主体的行政许可制度 | 第32-33页 |
(四) 建立个人信息行政法律监督管理制度 | 第33-34页 |
1. 内部行政法律监督 | 第33页 |
2. 外部行政法律监督 | 第33-34页 |
(五) 完善个人信息权利侵害救济制度 | 第34-3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