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网络受骗及其防范研究--以大理大学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3-25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4页
        (一)国内背景第13-14页
        (二)国际背景第14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三、研究现状第15-2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5-20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三)简要评述第22页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2-25页
        (一)研究内容第22-23页
        (二)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3页
        (三)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关于网络诈骗基础理论概述第25-36页
    一、网络诈骗的定义和类型第25-29页
        (一)网络诈骗的定义第25-26页
        (二)网络诈骗的类型第26-29页
    二、“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诈骗呈现新的特点第29-31页
        (一)网络诈骗对象广泛性第29-30页
        (二)网络诈骗手段多样性第30页
        (三)网络诈骗工具隐蔽性第30页
        (四)网络诈骗侦查复杂性第30-31页
        (五)网络诈骗数据依附性第31页
        (六)网络诈骗热点创新性第31页
    三、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第31-33页
        (一)危害政治稳定第32页
        (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第32页
        (三)危害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第32页
        (四)危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第32-33页
        (五)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第33页
        (六)破坏社会网络系统管理第33页
    四、对大学生进行防网络诈骗教育的必要性第33-36页
        (一)网络诈骗让人防不胜防第34页
        (二)大学生是网络使用主要群体之一第34-35页
        (三)大学生是网络受骗的重要群体之一第35页
        (四)大学生网络受骗影响面广第35-36页
第二章 大理大学学生网络受骗现状及其影响第36-55页
    一、学生网络受骗的情况第36-46页
        (一)大学生网络受骗调查分析第36-37页
        (二)大学生网络受骗类型第37-42页
        (三)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了解情况分析第42-44页
        (四)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情况第44-46页
    二、学生网络受骗的特点第46-48页
        (一)大学生受骗类型的特点第46-47页
        (二)大学生受骗阶段的特点第47-48页
    三、网络受骗后学生应对的方法第48-50页
        (一)寻求公安机关帮助第49页
        (二)通过社交平台起到警示作用第49-50页
        (三)联系相关客服人员第50页
        (四)联系本校安保人员第50页
    四、学生网络受骗的消极影响第50-55页
        (一)网络受骗对学生的影响第50-52页
        (二)学生网络受骗对家庭的影响第52-53页
        (三)学生网络受骗对大学校园治安管理的影响第53-54页
        (四)学生网络受骗对社会的影响第54-55页
第三章 大理大学学生网络受骗原因分析第55-67页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第56-60页
        (一)网络诈骗的猖獗第56-58页
        (二)网络诈骗方式花样翻新第58-59页
        (三)高校安全立法不完善第59页
        (四)对网络诈骗打击难度大第59-60页
        (五)网络监管执行力不强第60页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第60-64页
        (一)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较少第60-61页
        (二)教育内容体系不完善第61页
        (三)教育环境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第61-62页
        (四)网络安全教育传播载体滞后第62-63页
        (五)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强第63页
        (六)防止网络诈骗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第63-64页
    三、从大学生自身层面分析第64-67页
        (一)防范意识不高第64页
        (二)思想较为单纯第64-65页
        (三)网络需求多样第65页
        (四)沉默应对的负面影响第65页
        (五)难以拒绝利益诱惑第65-67页
第四章 高校防止大学生网络受骗的对策第67-79页
    一、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67-68页
        (一)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第67页
        (二)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及方法第67-68页
    二、在相关课程中设置网络安全和防网络诈骗的内容第68-69页
        (一)网络安全教育第68页
        (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第68-69页
        (三)网络防范技术教育第69页
    三、相关部门及时了解网络受骗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第69-72页
        (一)加强保卫队伍的建设第70页
        (二)学校党、团、班级各司其职第70-71页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第71-72页
        (四)充分发挥学生会职能第72页
    四、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得失观教育,避免贪利而受骗第72-73页
        (一)正确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第72-73页
        (二)得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第73页
    五、创新大学生网络受骗教育的方式第73-76页
        (一)上下联动第74页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第74-75页
        (三)丰富校园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第75-76页
    六、与社会家庭紧密配合,形成防止网络受骗的合力第76-79页
        (一)学校与家庭联合实现安全教育一致性第76-77页
        (二)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净化网络环境第77-79页
结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附录第88-92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第92-9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大理大学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