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11-20页 |
(一) 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 | 第11-14页 |
1. 权利与利益的区别 | 第12页 |
2. 纯粹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 | 第12-13页 |
3. 纯粹经济损失与预期利益损失 | 第13-14页 |
(二) 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分类 | 第14-17页 |
1. 反射损失 | 第14-15页 |
2. 转移损失 | 第15-16页 |
3. 公共市场、运输通道和公用设施的关闭造成的损失 | 第16页 |
4. 对错误信息、建议和专业服务的信赖造成的损失 | 第16-17页 |
(三)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一般规则及其考量因素 | 第17-20页 |
1.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一般规则 | 第17-18页 |
2.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考量因素 | 第18-20页 |
二、纯粹经济损失问题的比较法研究 | 第20-30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 | 第20-25页 |
1. 法国模式 | 第20-22页 |
2. 德国模式 | 第22-25页 |
(三) 普通法系国家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 | 第25-30页 |
1. 英国模式 | 第25-27页 |
2. 美国模式 | 第27-30页 |
三、我国对于纯经济损失救济制度的现状 | 第30-34页 |
(一) 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救济问题的理论现状 | 第30-31页 |
(二) 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救济问题的制度现状 | 第31-34页 |
1. 总括性质的一般条款 | 第31页 |
2. 针对具体事项的专门规范 | 第31-32页 |
3. 地方性规范 | 第32-34页 |
四、完善我国纯经济损失救济制度相关问题的建议 | 第34-41页 |
(一) 对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损失救济制度的理论构想 | 第34-35页 |
(二) 对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相关问题的建议 | 第35-41页 |
1. 完善现有法律架构 | 第35-36页 |
2. 积极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 | 第36-37页 |
3. 充分发挥司法解释的作用 | 第37-38页 |
4.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