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1 红外相机的发展历史 | 第10页 |
1.2 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1.2.1 相机布设方案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动物多样性研究 | 第11页 |
1.2.3 种群密度研究 | 第11-12页 |
1.2.4 活动节律研究 | 第12页 |
1.2.5 动物行为研究 | 第12页 |
1.2.6 两保护区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4-20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5页 |
2.1.1 花坪保护区概况 | 第14页 |
2.1.2 猫儿山保护区概况 | 第14-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2.1 相机布设方案 | 第15-17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7-20页 |
第3章 花坪保护区监测结果 | 第20-33页 |
3.1 取样统计分析 | 第20-22页 |
3.2 物种组成 | 第22页 |
3.3 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鸟兽物种数及多样性分布 | 第22-25页 |
3.4 物种数月变化情况 | 第25-26页 |
3.5 动物日活动节律分析 | 第26-28页 |
3.6 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差异分析 | 第28-30页 |
3.7 讨论 | 第30-33页 |
第4章 猫儿山保护区监测结果 | 第33-45页 |
4.1 取样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4.2 物种组成 | 第35页 |
4.3 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中鸟兽物种数及多样性分布 | 第35-38页 |
4.4 物种数月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4.5 日活动节律分析 | 第39-41页 |
4.6 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4.7 讨论 | 第43-45页 |
第5章 两个保护区监测结果差异比较 | 第45-54页 |
5.1 监测效果比较 | 第45页 |
5.2 物种组成差异比较 | 第45-46页 |
5.3 不同生境类型鸟兽物种数及多样性分布差异比较 | 第46-48页 |
5.4 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 | 第48-49页 |
5.5 动物活动节律差异比较 | 第49-51页 |
5.6 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差异比较 | 第51-52页 |
5.7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表 | 第60-67页 |
附图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