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教练车的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电动教练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超级电容和复合能源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2 双向DC/DC变换器原理 | 第17-23页 |
2.1 双向DC/DC变换器概述 | 第17-18页 |
2.2 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选择 | 第18-20页 |
2.2.1 双向半桥式Buck/Boost变换器 | 第18页 |
2.2.2 双向Sepic变换器 | 第18-19页 |
2.2.3 双向Cuk变换器 | 第19-20页 |
2.3 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第20-22页 |
2.3.1 工作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2.3.2 Boost工作模式 | 第21页 |
2.3.3 Buck工作模式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系统模型与控制器设计 | 第23-43页 |
3.1 超级电容模型 | 第23-31页 |
3.1.1 电路等效模型 | 第23-26页 |
3.1.2 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 | 第26-31页 |
3.2 双向DC/DC变换器模型 | 第31-37页 |
3.2.1 双向DC/DC变换器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2.2 电动状态Boost电路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3.2.3 能量回馈状态Buck电路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3 控制器设计 | 第37-42页 |
3.3.1 电动状态Boost电路控制策略 | 第37-40页 |
3.3.2 能量回馈状态Buck电路控制策略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3-59页 |
4.1 主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4.1.1 系统主电路 | 第44-45页 |
4.1.2 主电路参数选取 | 第45-47页 |
4.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4.3 控制及采样电路设计 | 第48-51页 |
4.3.1 控制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4.3.2 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4.3.3 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 第50-51页 |
4.4 保护电路设计 | 第51-54页 |
4.4.1 过流保护 | 第51-53页 |
4.4.2 过压保护 | 第53-54页 |
4.5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4.6 软件设计 | 第55-58页 |
4.6.1 主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4.6.2 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6页 |
4.6.3 PI控制子程序 | 第56-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仿真与实验 | 第59-74页 |
5.1 仿真及结果 | 第59-68页 |
5.1.1 模式1仿真 | 第60-62页 |
5.1.2 模式2仿真 | 第62-66页 |
5.1.3 模式3仿真 | 第66-68页 |
5.2 实验 | 第68-73页 |
5.2.1 模式1充电实验 | 第69-70页 |
5.2.2 模式2电动实验 | 第70-72页 |
5.2.3 模式3制动实验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模式1数据 | 第81-84页 |
附录B:模式2数据 | 第84-85页 |
附录C:模式3数据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