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防灾救援设施分类及选型 | 第17-25页 |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分类 | 第17-18页 |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特点 | 第17页 |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分类 | 第17-18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防灾救援设施分类及设置 | 第18页 |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探测器分类与选型 | 第18-22页 |
·高速公路隧道自动灭火系统分类与选型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机动型”防灾救援设施配置 | 第25-35页 |
·消防应急救援的风险性分析 | 第25-26页 |
·隧道消防救援梯队组织 | 第26页 |
·隧道管理站设置 | 第26-31页 |
·隧道管理站管理范围的确定 | 第26-27页 |
·隧道管理站数量及位置的确定 | 第27-31页 |
·消防摩托车配置 | 第31页 |
·消防车配置 | 第31-34页 |
·隧道专用消防车辆配置与否判断模型 | 第31-33页 |
·隧道专业消防车与地方消防车的配合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第35-57页 |
·GD—AHP 法简介 | 第35页 |
·ANP 法与D-S 证据理论融合算法简介 | 第35-43页 |
·ANP 法简介 | 第35-40页 |
·D-S 证据理论及其融合算法简介 | 第40-43页 |
·基于 ANP 法的高速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 | 第43-50页 |
·指标的选择与确定 | 第43-49页 |
·指标间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 第49-50页 |
·模型构建 | 第50页 |
·权重确定方法 | 第50-55页 |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风险值计算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防灾等级划分及“非机动型”防灾救援设施配置 | 第57-62页 |
·风险决策 ALARP 原则简介 | 第57-58页 |
·高速公路隧道防灾等级划分结果 | 第58-60页 |
·“非机动型”防灾救援设施设置方法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62-69页 |
·项目概况 | 第62-63页 |
·“机动型”防灾救援设施配置 | 第63-67页 |
·隧道管理站设置 | 第63-66页 |
·消防摩托车设置 | 第66页 |
·隧道专业消防车配置 | 第66-67页 |
·“非机动型”防灾救援设施配置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9页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74-78页 |
附录B D-S 证据理论融合算法matlab 程序代码 | 第78-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