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病害的评定方法及处治技术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错台产生的原因分析现状 | 第8页 |
·错台对平整度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8-9页 |
·错台的检测技术现状 | 第9-10页 |
·错台的评价标准现状 | 第10-11页 |
·错台处治方法现状 | 第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拟达到的目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研与分析 | 第13-25页 |
·路面病害调研 | 第13-18页 |
·广西境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研 | 第13-17页 |
·山西夏汾路加铺改造前路面病害调研 | 第17-18页 |
·已有的路面病害检测数据分析 | 第18-23页 |
·错台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18-21页 |
·平均错台量与国际平整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错台产生的机理 | 第25-26页 |
·错台产生的原因 | 第26-29页 |
·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影响 | 第26-29页 |
·环境方面的影响 | 第29页 |
·交通量与轴载方面的影响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试验路段的错台量和局部平整度数据采集 | 第31-48页 |
·平整度指标 | 第31-35页 |
·滤波 | 第35-36页 |
·试验路段的错台量检测 | 第36-39页 |
·试验路段简介 | 第36-37页 |
·测试路段标记和路面病害调研 | 第37页 |
·错台量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路段的局部平整度数据采集 | 第39-47页 |
·检测设备 | 第39-40页 |
·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错台量分级与检测的新方法 | 第48-56页 |
·错台分级方法 | 第48-53页 |
·错台量与局部平整度相关关系模型 | 第48-50页 |
·模型验证 | 第50-53页 |
·错台分级标准 | 第53页 |
·错台量检测的新方法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处治方法 | 第56-77页 |
·错台磨平法 | 第56-57页 |
·人工处治方法 | 第56页 |
·机械处治方法 | 第56-57页 |
·人工配合机械处治方法 | 第57页 |
·沥青砂或水泥混凝土填补法 | 第57-58页 |
·沥青砂填补法 | 第57页 |
·水泥混凝土修补法 | 第57-58页 |
·面板更换修复 | 第58-59页 |
·传荷装置的设置 | 第59页 |
·压浆技术及工艺 | 第59-66页 |
·脱空判定方法 | 第59-64页 |
·浆体材料和配合比 | 第64页 |
·板底灌浆工艺 | 第64-65页 |
·压浆注意事项 | 第65页 |
·灌浆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 第65-66页 |
·压浆处治试验路段 | 第66-76页 |
·试验路概括 | 第66页 |
·脱空判定 | 第66-73页 |
·灌浆材料配合比试验 | 第73-74页 |
·现场灌浆 | 第74-75页 |
·灌浆效果评定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77-7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