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我国致大豆花叶病的两种Potyvirus病毒的演化与致病性研究

前言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0页
    1 大豆及其病毒病第14-15页
    2 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第15-17页
    3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对大豆的危害第17-19页
    4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第19-37页
        4.1 SMV生物学特征第19-25页
        4.2 SMV株系的划分第25-26页
        4.3 抗SMV基因位点的研究第26-32页
            4.3.1 栽培大豆中抗SMV基因位点的研究第26-29页
            4.3.2 野生大豆中抗SMV基因资源的筛选第29页
            4.3.3 SMV与抗病基因的相互作用第29-32页
        4.4 SMV的防治第32-37页
            4.4.1 选育和运用抗性大豆品系进行防治第32-33页
            4.4.2 通过转基因进行防治第33-37页
            4.4.3 通过交叉保护进行防治第37页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6 参考文献第39-50页
第二章 现阶段引起我国大豆花叶病的Potyvirus病毒种类研究第50-70页
    引言第5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7页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1页
        1.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51页
        1.3 实验方法第51-57页
            1.3.1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51-53页
            1.3.2 转录组测序鉴定花叶症状大豆叶片中Potyvirus病毒的种类第53页
            1.3.3 兼并引物RT-PCR鉴定花叶症状大豆叶片中Potyvirus病毒种类第53-57页
                1.3.3.1 Potyvirus病毒兼并引物的设计第53-54页
                1.3.3.2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第54-55页
                1.3.3.3 PCR产物检测第55页
                1.3.3.4 PCR产物纯化第55页
                1.3.3.5 DNA片段连接pEASY-Blunt Zero克隆载体第55-56页
                1.3.3.6 将连接产物转入Trans1-T1化学感受态细胞第56-57页
                1.3.3.7 测序结果比对及病毒种类的鉴定第57页
    2 结果第57-64页
        2.1 转录组测序鉴定花叶症状大豆叶片中Potyvirus病毒的种类第57-60页
            2.1.1 两个混合转录组测序样品(North组和South组)的组成第57-58页
            2.1.2 测序原始数据预处理第58页
            2.1.3 转录组测序鉴定Potyvirus病毒种类第58-59页
            2.1.4 转录组测序鉴定Potyvirus病毒种类的RT-PCR验证第59-60页
        2.2 兼并引物鉴定花叶症状大豆叶片中Potyvirus病毒种类第60-64页
    3 讨论第64-67页
    4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三章 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演化与致病性研究第70-102页
    引言第70-7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2-75页
        1.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72页
        1.2 SMV的RT-PCR检测、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第72页
        1.3 SMV编码基因的多样性分析第72-73页
        1.4 SMV重组分析和系统演化树的构建第73-74页
        1.5 SMV种群结构及其编码基因所受选择压力分析第74-75页
        1.6 四个我国SMV株系在美国和我国大豆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分析第75页
    2 结果第75-91页
        2.1 SMV检测、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第75-76页
        2.2 SMV基因组及各编码基因的变异性分析第76-79页
        2.3 SMV基因重组分析与系统演化树的构建第79-85页
        2.4 我国SMV种群与世界其他国家SMV种群分化分析第85-87页
        2.5 SMV编码基因所受选择压力分析第87-89页
        2.6 四个我国SMV株系的致病性及与美国SMV株系的致病性差异第89-91页
    3 讨论第91-95页
    4 结论第95页
    5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第四章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的演化与致病性研究第102-128页
    引言第102-10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3-106页
        1.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103-104页
        1.2 BCMV的RT-PCR检测、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第104页
        1.3 BCMV编码基因的多样性及所受选择压力分析第104-105页
        1.4 BCMV系统演化树的构建和重组分析第105页
        1.5 四个系统演化关系较远BCMV株系/分离物的致病性分析第105-106页
    2 结果第106-119页
        2.1 BCMV的检测、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第106页
        2.2 BCMV基因组及各编码基因的变异性分析第106-107页
        2.3 全基因组水平BCMV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重组分析第107-115页
        2.4 BCMV编码基因所受选择压力分析第115-116页
        2.5 新采集四个BCMV株系/分离物的致病性分析第116-119页
    3 讨论第119-122页
    4 结论第122页
    5 参考文献第122-128页
第五章 大豆品系Suweon97中抗BCMV基因的探索第128-140页
    引言第128-1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9-133页
        1.1 试验材料第129-131页
            1.1.1 杂交亲本第129页
            1.1.2 BCMV株系第129-130页
            1.1.3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第130页
            1.1.4 试剂与仪器第130-131页
        1.2 试验方法第131-133页
            1.2.1 田间杂交第131页
            1.2.2 BCMV接种第131页
            1.2.3 DNA提取及检测第131-132页
            1.2.4 PCR扩增筛选两亲本间多态性SSR Marker第132页
            1.2.5 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进行抗BCMV基因的初步定位第132-133页
    2 结果第133-134页
        2.1 PCR筛选两杂交亲本间的多态性SSR Marker第133页
        2.2 大豆中抗BCMV基因的初步探索第133-134页
    3 讨论第134-137页
    4 参考文献第137-140页
全文总结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44-146页
附表第146-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城市高级中学语文“三步式”教学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敦化市第一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