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中孔炭的合成方法 | 第15-21页 |
1.2.1 催化活化法 | 第15-16页 |
1.2.2 聚合物混合炭化法 | 第16页 |
1.2.3 有机凝胶炭化法 | 第16-17页 |
1.2.4 界面活化法 | 第17页 |
1.2.5 模板法 | 第17-21页 |
1.3 中孔炭的表面改性 | 第21-23页 |
1.3.1 化学氧化 | 第21-22页 |
1.3.2 异质炭源直接合成 | 第22页 |
1.3.3 嫁接法 | 第22页 |
1.3.4 热处理 | 第22-23页 |
1.4 中孔炭在环境治污中的吸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4.1 中孔炭对水环境污染物的吸附 | 第23-24页 |
1.4.2 中孔炭的孔结构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影响 | 第24-26页 |
1.4.3 中孔炭的表面特性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影响 | 第26-28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8-2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9页 |
第二章 有序中孔炭对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大分子污染物吸附的孔效应 | 第39-58页 |
2.1 前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2.2.1 吸附质 | 第40页 |
2.2.2 吸附剂 | 第40-41页 |
2.2.3 材料表征 | 第41页 |
2.2.4 吸附实验 | 第41-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2.3.1 材料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2.3.2 吸附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三章 有序中孔炭对腐殖酸的吸附行为研究:吸附大分子物质的孔效应 | 第58-76页 |
3.1 前言 | 第58-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3.2.1 吸附质 | 第59页 |
3.2.2 吸附剂 | 第59页 |
3.2.3 材料表征 | 第59-60页 |
3.2.4 吸附实验 | 第60-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2页 |
3.3.1 材料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62-67页 |
3.3.2 吸附等温线 | 第67-69页 |
3.3.3 吸附前后腐殖酸的分子量变化 | 第69-71页 |
3.3.4 溶液pH的影响 | 第71-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四章 有序中孔炭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吸附行为研究:中孔结构特性影响 | 第76-100页 |
4.1 前言 | 第76-7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7-82页 |
4.2.1 吸附质 | 第77页 |
4.2.2 吸附剂 | 第77-78页 |
4.2.3 材料表征 | 第78-81页 |
4.2.4 吸附实验 | 第81-8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6页 |
4.3.1 材料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82-87页 |
4.3.2 吸附结果与讨论 | 第87-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CO_2活化的中孔炭对单宁酸的吸附行为研究:增强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动力学 | 第100-121页 |
5.1 前言 | 第100-10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1-104页 |
5.2.1 吸附质 | 第101页 |
5.2.2 吸附剂 | 第101-102页 |
5.2.3 材料表征 | 第102-103页 |
5.2.4 吸附实验 | 第103-10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7页 |
5.3.1 材料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104-110页 |
5.3.2 吸附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21-125页 |
6.1 结论 | 第121-123页 |
6.2 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