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基于墩柱和摩擦摆支座劣化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钢筋混凝土劣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钢筋均匀锈蚀和坑蚀第15-17页
        1.2.2 箍筋锈蚀第17-18页
        1.2.3 混凝土劣化第18-19页
    1.3 摩擦摆隔震支座耐久性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考虑劣化的桥梁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近海隔震桥梁钢筋混凝土墩柱和摩擦摆隔震支座劣化规律第23-39页
    2.1 概述第23页
    2.2 海蚀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性能劣化规律第23-30页
        2.2.1 纵筋锈蚀的劣化规律第23-26页
        2.2.2 箍筋锈蚀的劣化规律第26-29页
        2.2.3 混凝土的劣化规律第29-30页
    2.3 摩擦摆隔震支座劣化规律的试验研究第30-38页
        2.3.1 干湿循环腐蚀第31-34页
        2.3.2 周期盐雾腐蚀第34-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近海摩擦摆隔震桥梁的模型建立和损伤指标确定第39-59页
    3.1 概述第39页
    3.2 近海摩擦摆隔震桥梁有限元模型第39-46页
        3.2.1 近海隔震桥梁概况第39-41页
        3.2.2 有限元模拟第41-43页
        3.2.3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43-46页
    3.3 地震波的选取第46-50页
        3.3.1 地震波选取的要求第46-49页
        3.3.2 本文地震波选取第49-50页
    3.4 劣化模型参数的计算第50-53页
        3.4.1 隔震桥梁劣化过程分析第50-51页
        3.4.2 桥梁墩柱劣化模型参数计算第51-52页
        3.4.3 隔震支座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劣化模型参数计算第52-53页
    3.5 损伤指标的确定第53-58页
        3.5.1 损伤指标的选择第53-56页
        3.5.2 损伤指标的损伤特征及量化第56-57页
        3.5.3 损伤指标的计算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考虑墩柱劣化和隔震支座劣化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第59-103页
    4.1 概述第59页
    4.2 考虑桥梁墩柱劣化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第59-79页
        4.2.1 纵筋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0-66页
        4.2.2 箍筋和混凝土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6-71页
        4.2.3 墩柱纵筋、箍筋和混凝土耦合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71-79页
    4.3 考虑桥梁墩柱劣化的近海非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第79-84页
        4.3.1 非隔震桥梁模型的建立第79页
        4.3.2 墩柱劣化对近海非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79-83页
        4.3.3 考虑墩柱劣化非隔震桥梁与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对比第83-84页
    4.4 考虑桥梁隔震支座劣化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第84-93页
        4.4.1 隔震支座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4-90页
        4.4.2 隔震支座劣化与墩柱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影响的对比第90-92页
        4.4.3 隔震支座劣化隔震桥梁与未劣化非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对比第92-93页
    4.5 考虑桥梁墩柱和隔震支座共同劣化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第93-102页
        4.5.1 桥梁墩柱和隔震支座共同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第93-99页
        4.5.2 墩柱和支座共同劣化与墩柱、支座单独劣化对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影响的对比第99-102页
    4.6 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考虑墩柱和摩擦摆隔震支座劣化的近海隔震桥梁易损性分析第103-123页
    5.1 概述第103-104页
    5.2 隔震结构样本模型第104-108页
        5.2.1 隔震桥梁结构随机性第104-105页
        5.2.2 拉丁超立方体抽样第105-106页
        5.2.3 劣化后结构样本模型第106-108页
    5.3 易损性分析第108-113页
        5.3.1 基于IDA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第108-110页
        5.3.2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第110-111页
        5.3.3 地震易损性曲线第111-113页
    5.4 考虑劣化隔震桥梁易损性分析第113-120页
        5.4.1 考虑劣化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第113-115页
        5.4.2 考虑劣化的易损性曲线第115-117页
        5.4.3 隔震桥梁服役期内易损性曲线对比第117-120页
    5.5 小结第120-12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6.1 结论第123-125页
    6.2 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符号动力学的DC-DC开关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的边坡稳定性监测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