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1 慢性心衰 | 第18-19页 |
2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行为 | 第19-21页 |
3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 | 第21-22页 |
4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5 问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7-29页 |
3 资料收集 | 第29-30页 |
4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1-37页 |
1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 | 第31页 |
2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水平 | 第31页 |
3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与自护行为的关系 | 第31-33页 |
4 慢性心衰患者能力、机会与动机因素及其与自护行为的相关关系 | 第33-35页 |
5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阻碍与促进因素路径分析 | 第35-37页 |
5.1 路径分析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 第35页 |
5.2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阻碍与促进因素的修正模型 | 第35-36页 |
5.3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信心的中介效应 | 第36页 |
5.4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的总效应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7-46页 |
1 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水平 | 第37页 |
2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特征与自护行为的关系 | 第37-40页 |
3 慢性心衰患者能力、机会与动机因素及其对自护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40-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8页 |
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2 创新性 | 第46页 |
3 局限性 | 第46-48页 |
附图表 | 第48-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