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概念解析 | 第9-13页 |
一、我国刑事和解概念使用及定义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二、刑事和解定义之界定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 第13-17页 |
一、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 | 第13-14页 |
二、刑事和解与民间“私了”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域外刑事和解实践及其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基础的启示 | 第17-2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 | 第17-18页 |
一、加拿大 | 第17页 |
二、美国 | 第17-18页 |
三、英国 | 第18页 |
四、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和解实践的特点 | 第18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 | 第18-20页 |
一、法国 | 第18-19页 |
二、德国 | 第19页 |
三、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和解实践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域外实践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基础的启示 | 第20-24页 |
一、构建刑事和解的社会文化基础 | 第20-21页 |
二、构建刑事和解的刑事法基础——以刑事诉讼法为视角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与侦查阶段的契合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在侦查阶段的可行性及其障碍 | 第24-25页 |
一、侦查阶段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障碍 | 第24页 |
二、侦查阶段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实体设计 | 第25-28页 |
一、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主体及主持者 | 第25-26页 |
二、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 第26-27页 |
三、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 | 第28-30页 |
一、刑事和解在侦查阶段的启动 | 第28页 |
二、刑事和解在侦查阶段的运作 | 第28-29页 |
三、刑事和解在侦查阶段的履行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刑事和解与审查起诉阶段的对接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检察机关参与刑事和解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 第30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在审查起诉阶段存在的风险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程序与现行法律及实践的耦合 | 第31-37页 |
一、刑事和解的主体、适用范围、条件 | 第31-35页 |
二、刑事和解的启动、运作、履行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法律监督问题 | 第37-41页 |
第一节 审前阶段实施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7-38页 |
一、审前阶段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必要性 | 第37页 |
二、审前阶段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形式 | 第38-41页 |
一、备案制与旁听制相结合的监督形式 | 第38页 |
二、各有侧重的监督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