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20-35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29页
        1.2.1 关于农户信贷需求的研究第21-22页
        1.2.2 关于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2-23页
        1.2.3 关于农户信贷约束的研究第23-26页
        1.2.4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及信贷约束的研究第26-29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9-30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0-31页
        1.4.1 研究方法第30-31页
        1.4.2 技术路线第31页
    1.5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第31-33页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33-35页
第2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第35-44页
    2.1 主要概念界定第35-38页
        2.1.1 农户第35页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35-37页
        2.1.3 信贷、信贷需求、信贷约束第37-38页
    2.2 基础理论分析第38-44页
        2.2.1 金融发展理论第38-39页
        2.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39-41页
        2.2.3 信贷配给理论第41-42页
        2.2.4 金融发展的“供给驱动”和“需求引导”理论第42-44页
第3章 农户分化与农村金融概况:背景描述与观察第44-60页
    3.1 农户、农户分化与异质金融需求主体第44-49页
        3.1.1 农户问题的理论解析第44-45页
        3.1.2 农户分化的演变及分类第45-47页
        3.1.3 农户分化的现实考察第47-49页
    3.2 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经济活动——基于辽宁的考察第49-55页
        3.2.1 不同类型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第50-52页
        3.2.2 不同类型农户家庭支出情况第52-55页
    3.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基于辽宁的考察第55-59页
        3.3.1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第55-56页
        3.3.2 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第56页
        3.3.3 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现状第56-58页
        3.3.4 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审视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现状分析第60-75页
    4.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第60-62页
        4.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第60-61页
        4.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第61-62页
    4.2 样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第62-65页
        4.2.1 个体情况第62-63页
        4.2.2 土地经营及流转情况第63-64页
        4.2.3 农业生产情况及资金来源情况第64-65页
    4.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的概念性分析框架第65-68页
        4.3.1 理想世界的信贷需求第66-67页
        4.3.2 有效信贷需求第67-68页
    4.4 样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现状及特征第68-70页
        4.4.1 意愿信贷需求情况第68-69页
        4.4.2 实际获得贷款情况第69-70页
        4.4.3 有效信贷需求满足情况第70页
    4.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主要原因分析第70-73页
        4.5.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因素第70-71页
        4.5.2 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因素第71-72页
        4.5.3 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等外部因素第72-73页
    4.6 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75-91页
    5.1 分析框架梳理与建立第75-77页
    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第77-81页
    5.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81-87页
        5.3.1 理论假说第81-82页
        5.3.2 模型构建第82-84页
        5.3.3 变量选择第84-85页
        5.3.4 实证估计与结果分析第85-87页
    5.4 兼业小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对比分析第87-89页
        5.4.1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第87-88页
        5.4.2 实证估计及结果分析第88-89页
    5.5 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需双重信贷约束理论和实证分析第91-110页
    6.1 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述评第91-92页
    6.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需双重信贷约束的理论分析第92-97页
        6.2.1 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第92-94页
        6.2.2 供给型信贷约束理论分析第94-96页
        6.2.3 需求型信贷约束理论分析第96-97页
    6.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需双重信贷约束的识别与分析第97-102页
        6.3.1 基于信贷配给机制的信贷约束识别方法第97-100页
        6.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描述性分析第100-102页
    6.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需双重信贷约束实证分析第102-107页
        6.4.1 总体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102-106页
        6.4.2 供给型信贷约束和需求型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106-107页
    6.5 小结第107-110页
第7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对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10-117页
    7.1 是否存在信贷约束对新型农业主体收入的影响效应第110-113页
        7.1.1 模型建立第110-111页
        7.1.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第111页
        7.1.3 实证估计及结果分析第111-113页
    7.2 信贷约束强度对新型农业主体收入的影响效应第113-116页
        7.2.1 信贷约束强度的测算第113-114页
        7.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第114页
        7.2.3 实证估计与结果分析第114-116页
    7.3 小结第116-117页
第8章 推进农村正规金融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17-125页
    8.1 增加农村正规金融供给构建多元有序竞争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第117-119页
        8.1.1 重新寻找商业性金融与农贷市场的切入点提高信贷支农力度第117-118页
        8.1.2 夯实合作金融的主导功能加大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力度第118页
        8.1.3 加强政策性金融引导功能拓展支农领域第118-119页
    8.2 改革传统小额贷款模式建立根据需求进行正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机制第119-122页
        8.2.1 调整正规金融支农重点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贷款的主体第119-120页
        8.2.2 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特征进行农村正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第120页
        8.2.3 走出抵押担保困境推进农业担保机制和融资模式创新第120-122页
    8.3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第122-124页
        8.3.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第122-123页
        8.3.2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体系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第123页
        8.3.3 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第123页
        8.3.4 注重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队伍第123-124页
    8.4 小结第124-125页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25-129页
    9.1 研究结论第125-127页
    9.2 研究展望第127-129页
附录第129-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投资者情绪及其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