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产科学论文

ECAT1和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发育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1.1 哺乳动物卵子发生第11-19页
        1.1.1 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增殖和迁移第12-14页
        1.1.2 减数分裂启动、停滞和原始卵泡形成第14-15页
        1.1.3 原始卵泡激活和窦卵泡形成第15-18页
        1.1.4 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第18-19页
    1.2 母源基因与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第19-30页
        1.2.1 母源基因的概念和作用第19-28页
            1.2.1.1 表观遗传重编程第20-22页
            1.2.1.2 母源mRNA和蛋白降解第22-24页
            1.2.1.3 胚胎基因组激活第24-25页
            1.2.1.4 基因组印记第25-27页
            1.2.1.5 细胞分化第27-28页
        1.2.2 皮质外母源效应复合体的成分和作用第28-30页
            1.2.2.1 FILIA/ECAT1在小鼠和人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第28-29页
            1.2.2.2 MATER在小鼠和人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第29页
            1.2.2.3 FLOPED在小鼠和人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第29-30页
            1.2.2.4 TLE6在小鼠和人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第30页
    1.3 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发育第30-33页
        1.3.1 颗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第31-32页
        1.3.2 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间隙连接第32-33页
第二章 ECAT1在人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第33-58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材料第34-37页
        2.2.1 人细胞和组织标本收集第34页
        2.2.2 实验试剂第34-35页
        2.2.3 实验耗材与仪器第35-37页
        2.2.4 溶液配制第37页
    2.3 实验方法第37-45页
        2.3.1 RNA抽提和反转录第37-38页
        2.3.2 单个卵母细胞RNA反转录、扩增和纯化第38-40页
        2.3.3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40页
        2.3.4 人卵巢组织石蜡包埋和切片第40-41页
        2.3.5 免疫组织化学第41-42页
        2.3.6 免疫荧光染色第42页
        2.3.7 卵母细胞siRNA显微注射第42-43页
        2.3.8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第43页
        2.3.9 卵母细胞斑点印记分析第43-44页
        2.3.10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胚胎培养第44-45页
        2.3.11 统计分析第45页
    2.4 实验结果第45-54页
        2.4.1 ECAT1在人类各组织中表达第45-46页
        2.4.2 ECAT1在人卵巢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第46-48页
        2.4.3 ECAT1蛋白在人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的表达第48-50页
        2.4.4 人卵母细胞siRNA注射降低ECAT1 mRNA和蛋白水平第50-51页
        2.4.5 ECAT1 RNA干扰影响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第51-52页
        2.4.6 ECAT1 RNA干扰影响受精和卵裂第52-53页
        2.4.7 ECAT1 RNA干扰导致人MII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异常第53-54页
    2.5 小结和讨论第54-58页
第三章 颗粒细胞对小鼠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转录组的影响第58-73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实验材料第59页
        3.2.1 实验动物第59页
        3.2.2 实验试剂和器材第59页
    3.3 实验方法第59-61页
        3.3.1 卵母细胞的采集第59-60页
        3.3.2 文库构建和测序第60-61页
        3.3.3 测序数据分析第61页
        3.3.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61页
    3.4 实验结果第61-71页
        3.4.1 测序数据分析第61-62页
        3.4.2 与颗粒细胞共培养减少体内外成熟卵母细胞间转录组的差异第62-64页
        3.4.3 与颗粒细胞共培养减少体外成熟培养造成的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第64-70页
        3.4.4 与颗粒细胞共培养降低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第70-71页
    3.5 小结和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96页
附录1 参加会议情况第96-97页
附录2 中英文对照表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酒精性肝病免疫机制探索
下一篇:D~0→K~+π~-π~0衰变中D~0-anti-D~0混合和CP破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