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政党变革视阈下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嬗变和政策调整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导论第16-28页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第16-17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4页
        (一) 国内研究综述第17-21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21-2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6页
        (一)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4-25页
        (二) 研究方法第25-26页
    四、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第26-28页
        (一) 创新之处第26页
        (二) 主要不足第26-28页
第一章 政党变革基本理论阐释第28-36页
    一、政党变革的基本内涵第28-30页
        (一)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第28-29页
        (二) 政党变革的定义第29-30页
    二、政党变革的基本要素第30-32页
        (一) 政党的组织体系第30-31页
        (二) 政党的意识形态第31页
        (三) 政党的政策主张第31-32页
    三、政党变革的影响因素第32-36页
        (一) 外部因素第33-34页
        (二) 内部因素第34-36页
第二章 意大利共产党的变革与重建共产党的诞生第36-48页
    一、意大利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第36-40页
        (一) 里窝那代表大会:意大利社会党的分裂和共产党的诞生第36-37页
        (二) 萨勒诺转折:对意大利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立探索第37-39页
        (三) 历史性妥协:用民主的方式通向社会主义第39-40页
    二、意大利共产党的分裂与重建共产党的形成第40-46页
        (一) 内外交困:苏东剧变前后意大利共产党面临的困境第40-43页
        (二) 分裂与新生: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第43-46页
    三、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重建共产党基于意共的理论嬗变第48-61页
    一、苏东剧变前意大利共产党思想理论变革第48-56页
        (一) 建党之初的极左时期:波尔迪加的极左主义思想第48-49页
        (二) 意共创始人对理论的创新:葛兰西的社会主义思想第49-52页
        (三) 战后的合作与理论的改良:意大利道路的确立第52-54页
        (四) 从妥协到质变:走向民主社会主义第54-56页
    二、重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第56-59页
        (一) 重建共对传统理论的批判第56-58页
        (二) 重建共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革新第58-59页
    三、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相对意共的政策主张调整第61-75页
    一、政治纲领主张第61-65页
        (一) 从"萨勒诺转折"到"历史性妥协":意共寻求合作的参政之路第61-63页
        (二) 从坚定的反对党到左翼替代:中左联盟的摇摆合作者第63-65页
    二、经济政策主张第65-68页
        (一) 意共时期的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改革与关注民生第65-67页
        (二) 重建共对意共经济政策的继承及其坚定立场第67-68页
    三、对外政策主张第68-70页
        (一) 意共支持欧洲团结与提出欧洲共产主义第68-69页
        (二) 重建共主张建设国际新秩序与"人民的欧洲"第69-70页
    四、党建目标与原则第70-73页
        (一) 意共关于党建的正确主张与后期出现的错误第70-73页
        (二) 革新与开放:重建共在新世纪的党建目标第73页
    五、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对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变革的几点思考第75-83页
    一、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为政党变革的理论前提第75-77页
    二、必须以顺应时代潮流作为政党变革的逻辑起点第77-78页
    三、必须以坚持理论创新为政党变革的力量源泉第78-80页
    四、必须以务实理性的政策定位为政党变革的必然选择第80-81页
    五、必须以民主方式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为政党变革的重要任务第81-83页
结语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致谢第93-9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街区制社区法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