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基于脆弱性贫困视角的扶贫对策改进研究--以六盘山片区和乌蒙山片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3.1 相关的贫困理论综述第12-15页
        1.3.2 贫困测度问题研究第15-18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9-20页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页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基本概念第20-24页
        2.1.1 贫困的概念第20-22页
        2.1.2 贫困的标准第22-23页
        2.1.3 脆弱性贫困的概念第23-24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4-28页
        2.2.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第24-25页
        2.2.2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证理论第25-26页
        2.2.3 公共管理理论第26-28页
3 我国扶贫政策的历史进程及扶贫模式的概述第28-33页
    3.1 我国扶贫发展的历史进程第28-31页
        3.1.1 体制改革扶贫阶段第28页
        3.1.2 开发式扶贫阶段第28-29页
        3.1.3 扶贫攻坚阶段第29页
        3.1.4 扶贫开发的巩固与深化阶段第29-30页
        3.1.5 精准扶贫阶段第30-31页
    3.2 我国扶贫模式的概述第31-33页
        3.2.1 "输血式"扶贫模式第31页
        3.2.2 "造血式"扶贫模式第31-32页
        3.2.3 新阶段我国的扶贫模式第32-33页
4 以乌蒙山片区和六盘山片区为研究区域的扶贫效果分析第33-47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33-36页
        4.1.1 乌蒙山片区和六盘山片区基本情况第33-34页
        4.1.2 乌蒙山片区和六盘山片区扶贫政策介绍第34-36页
    4.2 研究区域扶贫效果的实证分析第36-47页
        4.2.1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建立第36-37页
        4.2.2 数据获取与数据整理第37页
        4.2.3 研究区域扶贫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分析第37-42页
        4.2.4 研究区域扶贫绩效综合评价第42-44页
        4.2.5 研究区域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第44-47页
5 完善我国扶贫政策的建议第47-55页
    5.1 建立和完善贫困监测体系,构建贫困信息数据库第47-49页
        5.1.1 明确贫困监测体系主体职能和责任第47-48页
        5.1.2 完善贫困监测指标体系第48页
        5.1.3 建立贫困动态监测评估体系第48-49页
        5.1.4 完善贫困测度基础数据库建设第49页
    5.2 完善扶贫开发瞄准机制,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体系第49-50页
        5.2.1 构建合理的扶贫瞄准机制第49-50页
        5.2.2 明确扶贫目标,强化责任机制第50页
        5.2.3 突出扶贫重点,因地制宜选择扶贫模式第50页
    5.3 加强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第50-51页
        5.3.1 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第50-51页
        5.3.2 促进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第51页
    5.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第51-54页
        5.4.1 明确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地位第51-52页
        5.4.2 丰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52页
        5.4.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体系第52-53页
        5.4.4 丰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第53页
        5.4.5 完善劳动力市场第53-54页
    5.5 加强农村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建设第54-55页
        5.5.1 完善农村自然灾害预警体系的组织管理第54页
        5.5.2 完善农村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第54-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政策干预有效性提升的路径研究--基于“熔断机制”的政策过程分析
下一篇:基于AHP&GIS的城市公共设施选址决策分析--以辽阳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