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转玉米C4型PEPC基因大豆的分子特征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及其英汉对照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C_3途径和C_4途径的比较第11-13页
    1.2 C_3和C_4植物PEPC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3 C_4植物PEPC基因转C_3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 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方法第15-18页
        1.4.1 农杆菌介导法第16-17页
        1.4.2 基因枪法第17页
        1.4.3 花粉管通道法第17-18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二章 玉米C_4型PEPC基因在大豆中的转化第21-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1.2 质粒中PEPC基因的PCR检测第23-24页
        2.1.3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法基本流程第24-27页
        2.1.4 转PEPC基因T_0代抗性植株的检测第27-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2.1 质粒的PCR检测第29-30页
        2.2.2 转PEPC基因T_0代转基因大豆生根苗的获得第30页
        2.2.3 不同浓度除草剂涂抹比较第30-31页
        2.2.4 转PEPC基因T_0代转化植株鉴定结果第31-34页
    2.3 讨论第34-37页
第三章 转PEPC基因大豆植株的遗传与光合特性分析第37-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3.1.1 试验材料第37页
        3.1.2 转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检测第37页
        3.1.3 转PEPC基因大豆T_0及T_1代的Southern分子杂交第37-39页
        3.1.4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半定量PCR第39-41页
        3.1.5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荧光定量PCR第41页
        3.1.6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第4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3.2.1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检测第41-42页
        3.2.2 转PEPC基因大豆的T_0及T_1代的Southern分子杂交第42-43页
        3.2.3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半定量PCR分析第43页
        3.2.4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3-44页
        3.2.5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第44-46页
        3.2.6 转PEPC基因大豆T_1代植株遗传分析及考种情况第46-47页
    3.3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及主要创新点第49-51页
    4.1 讨论与全文总结第49-50页
    4.2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50-51页
附录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7个粒型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分析
下一篇:双季稻区水稻适宜生长指标动态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