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双季稻区水稻适宜生长指标动态模型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第10-22页
    1 作物生长指标动态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 作物群体茎蘖动态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 作物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作物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研究进展第12-13页
    2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第13-15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参考文献第16-22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30页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1.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2 技术路线第23页
    2 材料来源第23-27页
        2.1 田间试验第23-25页
        2.2 数据的获取及主要的测定指标第25-26页
        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26-27页
    3 模型的构建与检验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同施氮水平下双季稻生长指标的变化特征第30-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1.1 试验地点情况第30页
        1.2 试验材料第30-31页
        1.3 试验设计第31页
        1.4 测试指标第3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2.1 不同氮处理对双季稻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第32-33页
        2.2 不同氮处理对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动态的影响第33-34页
        2.3 不同氮处理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第34-35页
        2.4 双季稻相对群体茎蘖数动态模型的关键参数分析第35-36页
        2.5 双季稻相对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的关键参数分析第36-38页
        2.6 双季稻相对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的关键参数分析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第四章 双季稻适宜生长指标动态模型第44-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1.1 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1.2 模型的检验第45页
    2 模型算法的描述第45-47页
        2.1 群体茎蘖动态第45-46页
        2.2 叶面积指数动态第46页
        2.3 干物质积累动态第46-47页
    3 模型评价第47-52页
    4 讨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4页
    1 讨论第58-60页
        1.1 不同氮处理下双季稻的生长指标动态的变化规律第58-59页
        1.2 双季稻适宜生长指标动态模型第59页
        1.3 本研究的创新及特色第59-60页
        1.4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60页
    2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玉米C4型PEPC基因大豆的分子特征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磷、钾肥运筹对油菜抗冻性和耕作方式对油菜抗渍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