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用地布局研究--以旧城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研究目的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4-15页
        1.2.1 研究对象第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小城镇用地布局与结构的理论综述第17-28页
    2.1 小城镇用地布局与结构的基本理论第17-26页
        2.1.1 邻里单位理论第17-20页
        2.1.2 新城市主义第20-22页
        2.1.3 TOD模式第22-24页
        2.1.4 中心地理论第24-26页
    2.2 按用地类型进行研究综述第26-28页
        2.2.1 小城镇工业用地布局第26-27页
        2.2.2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第27页
        2.2.3 小城镇基础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第27页
        2.2.4 小城镇绿地系统用地布局第27-28页
        2.2.5 小城镇交通用地布局第28页
第三章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用地布局模式研究第28-43页
    3.1 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用地布局的新要求第28-33页
        3.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第28-30页
        3.1.2 新旧城镇化的对比第30-32页
        3.1.3 对用地布局与结构的新要求第32-33页
    3.2 小城镇空间模式研究第33-37页
        3.2.1 用地空间的基本原则第33-34页
        3.2.2 用地空间的基本模式第34-37页
    3.3 小城镇用地布局模式第37-40页
        3.3.1 均衡集中的布局模式第37-38页
        3.3.2 TOD改进模式第38-39页
        3.3.3 网状多点分布模式第39-40页
    3.4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用地结构研究第40-43页
        3.4.1 《镇规划标准》的研究第40-42页
        3.4.2 《镇规划标准》的调整方法第42页
        3.4.3 用地结构的调整策略第42-43页
第四章 旧城镇用地布局现状第43-64页
    4.1 旧城镇概况第43-50页
        4.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43-45页
        4.1.2 自然条件第45-46页
        4.1.3 社会经济条件第46-47页
        4.1.4 历史条件第47-50页
    4.2 旧城镇用地布局现状分析第50-58页
    4.3 旧城镇用地布局存在的问题第58-64页
        4.3.1 用地布局问题第58-61页
        4.3.2 用地结构问题第61-64页
第五章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旧城镇用地布局与结构研究第64-98页
    5.1 旧城镇发展战略研究第64-69页
        5.1.1 发展战略第64-65页
        5.1.2 镇区性质和功能定位第65-67页
        5.1.3 发展目标第67-68页
        5.1.4 空间结构第68-69页
        5.1.5 发展方向第69页
    5.2 居住用地研究第69-75页
        5.2.1 优化布局两大原则第71-72页
        5.2.2 选址的依据要改变第72-74页
        5.2.3 街区制社区第74-75页
        5.2.4 弹性规划、有序开发第75页
    5.3 工业用地用地研究第75-78页
        5.3.1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互转第75-76页
        5.3.2 布局原则、选址依据第76-77页
        5.3.3 加强内部结构优化第77页
        5.3.4 新兴工业化的小微企业第77页
        5.3.5 互联网+农业小城镇第77-78页
    5.4 公共设施用地研究第78-86页
        5.4.1 发展状况第78-79页
        5.4.2 布局原理第79-80页
        5.4.3 公共服务均等化第80-81页
        5.4.4 分类分析第81-86页
    5.5 基础设施用地研究第86-89页
        5.5.1 基础设施的特点第86页
        5.5.2 基础服务设施的均等化第86-87页
        5.5.3 智慧城镇、生态城镇第87页
        5.5.4 综合分析第87-89页
    5.6 绿地用地研究第89-94页
        5.6.1 绿地的作用第90-91页
        5.6.2 布局的观点第91-93页
        5.6.3 低碳生态、宜居城镇第93-94页
    5.7 道路广场用地研究第94-98页
        5.7.1 布局原则第94页
        5.7.2 道路用地的规模效应第94页
        5.7.3 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第94-95页
        5.7.4 对外交通第95页
        5.7.5 道路广场第95-98页
    5.8 物流仓储研究第98页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98-103页
    6.1 研究成果第98-99页
    6.2 研究结论第99-101页
    6.3 不足与研究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轨道交通PPP项目运营风险研究
下一篇:复配阿尔巴尼亚岩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