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晏阳初平民教育研究缘起及文献回顾 | 第7-1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8-12页 |
一、国内研究 | 第8-11页 |
二、海外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平教会定县实验的背景 | 第14-17页 |
第一节 平教会开展定县实验的时代背景 | 第14-16页 |
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 | 第14-15页 |
二、到农村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为什么选定县?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平教会定县实验的方法与实践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平教会定县实验概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定县实验方法与实践 | 第18-23页 |
一、与士绅合作 | 第18-19页 |
二、科学与实用并重 | 第19-21页 |
三、与专业科研机构的合作 | 第21-22页 |
四、有效的卫生体系 | 第22-23页 |
第三节 Training in service制度 | 第23-28页 |
一、调查研究 | 第24页 |
二、导生传习制 | 第24-25页 |
三、表证 | 第25-26页 |
四、保健员制度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平教会定县实验的经费来源及管理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概况及晏阳初在美国的捐款 | 第28-34页 |
第二节 经费的管理 | 第34-38页 |
第五章 平教会定县实验的现代价值 | 第38-42页 |
第一节 定县实验的显著成就 | 第38页 |
第二节 博士下乡的历史意义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