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苏堤植物景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2-3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查阅 | 第14-15页 |
·现场调查 | 第15页 |
·数据分析 | 第15页 |
·节点解析 | 第15页 |
·苏堤景区总体概况 | 第15-19页 |
·地理位置 | 第15-18页 |
·文化背景 | 第18-19页 |
·景观格局 | 第19页 |
·植物景观 | 第19-25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杭州西湖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苏堤的植物景观配置立意 | 第23页 |
·植物景观分布原则 | 第23-24页 |
·发展变化 | 第24-25页 |
·对国内外园林的影响 | 第25-31页 |
·西湖对国内园林的影响 | 第25-26页 |
·苏堤对国内园林的影响 | 第26-29页 |
·苏堤对日本园林的影响 | 第29-31页 |
·植物在园林配置中的运用 | 第31-37页 |
·园林配置中的植物 | 第31页 |
·植物种类的选择 | 第31-32页 |
·配置方式 | 第32页 |
·植物的艺术手法 | 第32-34页 |
·植物空间 | 第34页 |
·景物配置 | 第34-37页 |
2 苏堤的总体景观与功能 | 第37-43页 |
·西湖的形成 | 第37-38页 |
·苏堤的形成 | 第38-43页 |
·苏轼复整湖堤 | 第38-39页 |
·筑堤过程 | 第39页 |
·筑堤原因 | 第39-40页 |
·“苏堤春晓”的由来 | 第40页 |
·观赏特征 | 第40-41页 |
·景观单位 | 第41-42页 |
·植物特色 | 第42-43页 |
3 苏堤景观的历史演变 | 第43-49页 |
·南宋苏堤 | 第43-44页 |
·元代苏堤 | 第44页 |
·明代苏堤 | 第44-45页 |
·清代苏堤 | 第45页 |
·民国苏堤 | 第45-46页 |
·新中国苏堤 | 第46-49页 |
4 苏堤景区植物结构分析 | 第49-61页 |
·苏堤景区植物现状 | 第49页 |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调查范围 | 第49-50页 |
·样点的确定 | 第50页 |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50页 |
·植物具体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植物群落结构与分析 | 第51-60页 |
·植物种类构成分析 | 第51-56页 |
·植物重要值分析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5 苏堤景区植物季节变化研究 | 第61-75页 |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61页 |
·季相景观分析 | 第61-71页 |
·色彩的联想 | 第61-62页 |
·春季植物景观 | 第62-65页 |
·夏季植物景观 | 第65-68页 |
·秋季植物景观 | 第68-70页 |
·冬季植物景观 | 第70-71页 |
·芳香类植物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6 苏堤景区的植物配置 | 第75-97页 |
·苏堤总体景观布局分析 | 第75页 |
·苏堤植物景观种植分析 | 第75-78页 |
·植物配置总体构成分析 | 第78-79页 |
·植物景观配置特色 | 第78页 |
·景观视线的特点 | 第78-79页 |
·主要节点的植物配置分析 | 第79-96页 |
·植物与六桥 | 第79-91页 |
·植物与建筑 | 第91-95页 |
·植物与水体 | 第95-96页 |
·植物与园路 | 第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建议与思考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附录1 苏堤主要植物名录 | 第102-106页 |
附录2 苏堤主要植物重要值统计表 | 第106-109页 |
附录3 植物观赏特性列表 | 第109-113页 |
附录4 植物群落调查表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介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