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大白菜概述 | 第10页 |
·硫代葡萄糖苷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硫苷分类及结构 | 第10-11页 |
·硫苷及其水解产物的生物学活性 | 第11-13页 |
·抗癌 | 第11-12页 |
·植物防御 | 第12页 |
·风味形成 | 第12-13页 |
·致甲状腺肿及其他抗营养作用 | 第13页 |
·硫苷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氨基酸侧链的延长 | 第14页 |
·糖苷核心结构的合成 | 第14-15页 |
·硫苷侧链的二次修饰 | 第15页 |
·IAA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吲哚乙醛肟途径 | 第16页 |
·吲哚丙酮酸途径 | 第16页 |
·色胺途径 | 第16-17页 |
·吲哚乙酰胺途径 | 第17-18页 |
·各条途径之间的联系 | 第18页 |
·硫苷和IAA合成的互作作用 | 第18-20页 |
·茉莉酸甲酯对硫苷合成诱导作用 | 第19页 |
·犬尿氨酸对IAA合成抑制作用 | 第19页 |
·氨基氧乙酸对硫苷合成的抑制作用 | 第19-20页 |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大白菜BrCYP79B2/B3基因克隆 | 第21-34页 |
·引言 | 第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1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细菌菌株与质粒载体 | 第21-22页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2页 |
·引物序列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目的基因克隆 | 第22-27页 |
·克隆模板cDNA的获得 | 第22-24页 |
·白菜BrCYP79B2/B3片段的获得 | 第24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24-25页 |
·目的基因连接 | 第25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25页 |
·阳性克隆筛选与鉴定 | 第25-26页 |
·质粒DNA提取 | 第26-27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页 |
·目的片段的双酶切 | 第27页 |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27页 |
·拟南芥转基因 | 第27-28页 |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27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 | 第27-28页 |
·转基因植株筛选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BrCYP79B2与BrCYP79B3片段的获得 | 第29-30页 |
·大白菜CYP79B2-1 编码序列的分析 | 第30-32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2-33页 |
·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4页 |
3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吲哚族硫苷和IA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4-47页 |
·引言 | 第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4-36页 |
·试验仪器 | 第34页 |
·生化试剂 | 第34页 |
·引物序列 | 第34-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处理大白菜 | 第36页 |
·提取RNA | 第36-37页 |
·RNA反转录 | 第37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吲哚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 第38-40页 |
·吲哚族硫苷代谢转录因子表达变化 | 第40-42页 |
·IA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 第42-4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4-47页 |
4、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硫代葡萄糖苷测定 | 第47-49页 |
·生长素含量测定 | 第49页 |
·丙二醛与抗氧化酶的测定 | 第49-50页 |
·叶绿素荧光测定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50-52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叶片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丙二醛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大白菜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55-56页 |
·茉莉酸甲酯、犬尿氨酸与氨基氧乙酸对大白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