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伪狂犬病毒(PRV)的简介 | 第11页 |
·PRV的致病机制 | 第11-14页 |
·UL21研究简介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7页 |
·病毒、细胞、菌种 | 第20页 |
·载体 | 第20-22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耗材 | 第22页 |
·酶及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26页 |
·本研究中所用的寡核苷酸引物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中间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27-30页 |
·重组缺失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0-33页 |
·PK15UL21细胞系的构建 | 第33-34页 |
·一步法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4-35页 |
·空斑直径的比较 | 第35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35-36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 第36-37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7-46页 |
·构建PRV ?UL21/EGFP重组毒株 | 第37-40页 |
·构建载体UA-EGFP-DA-pcDNA 3.1(+) | 第37-39页 |
·同源重组法构建PRV ?UL21/EGFP重组毒株 | 第39-40页 |
·构建稳定表达pUL21的PK15UL21细胞系 | 第40-42页 |
·预实验 | 第40-41页 |
·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获得表达pUL21的细胞系 | 第41页 |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K15UL21细胞系 | 第41-42页 |
·PRV ?UL21/EGFP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2-44页 |
·测定PRV ?UL21/EGFP和野毒株的一步法生长曲线 | 第42-43页 |
·比较PRV ?UL21/EGFP重组毒株和PRV WT空斑大小 | 第43-44页 |
·检测细胞凋亡 | 第44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NF-κB活性 | 第44-46页 |
·pRL-TK和 4×NF-κB-Luc最佳工作浓度比例的确定 | 第44-45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UL21是否与NF-κB活性有关 | 第45-46页 |
第4章 讨论和结论 | 第46-51页 |
·PRV ?UL21/EGFP重组毒株的构建 | 第46页 |
·PK15UL21稳定转染细胞系的构建 | 第46-47页 |
·PRV ?UL21/EGFP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7-48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NF-κB活性 | 第48-49页 |
·检测细胞凋亡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