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手性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手性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手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手性的表征方法 | 第15-16页 |
·界面手性形成机理 | 第16-18页 |
·气液界面手性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8-19页 |
·SHG 方法研究界面手性的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本论文的内容及意义 | 第22-25页 |
第2章 界面二次谐波基本原理 | 第25-53页 |
·非线性光学过程 | 第25-27页 |
·二次谐波方法的界面选择性 | 第27页 |
·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张量的对称性 | 第27-34页 |
·二次谐波过程的三层模型 | 第34-36页 |
·SHG-CD 方法与 SHG-LD 方法对比 | 第36-40页 |
·二次谐波响应与入射基频光偏振态关系分析 | 第40-42页 |
·宏观极化率张量与微观极化率张量的关联 | 第42-47页 |
·分子超极化率的物理本质 | 第47-50页 |
·界面二次谐波手性信号来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SHG-LD 研究气液界面手性薄膜的理论分析与仿真 | 第53-63页 |
·研究背景 | 第53-54页 |
·SHG-LD 方法应用于气液界面薄膜手性检测的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SHG-LD 偏振曲线线型模拟及二阶极化率张量对 DCE 值影响分析 | 第57-62页 |
·界面手性是否存在磁偶极矩贡献的判断 | 第58页 |
·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对界面手性过量 DCE 的影响 | 第58-59页 |
·二次谐波光偏振态为 S 偏振时 SHG-LD 偏振曲线的线型模拟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SHG-LD 方法研究非手性 TPPS 在空气-水界面形成超分子结构的手性分布 | 第63-89页 |
·研究背景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64-67页 |
·样品选择与制备 | 第64-65页 |
·SHG-LD 方法实验构型 | 第65-66页 |
·数据采集方式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66-67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7-8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7页 |
·各组实验数据处理 | 第67-76页 |
·界面膜超分子手性分布分析 | 第76-80页 |
·电偶极磁偶极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张量手性项与非手性项空间分布 | 第80-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SHG-LD 方法研究 NAOH 溶液表面 PARC18 自组装手性的变化 | 第89-96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89-91页 |
·样品制备 | 第89-90页 |
·实验构型 | 第90页 |
·数据采集方式 | 第90-9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95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91页 |
·纯水表面 PARC18 自组装膜手性 | 第91-92页 |
·NaOH 亚相表面 PARC18 自组装膜手性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6-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