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紫色红曲霉产酯化酶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红曲霉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第8-12页
     ·红曲霉的分类及其种类第8页
     ·红曲霉的培养特征第8-9页
     ·红曲霉的应用第9-12页
   ·酯化酶研究现状第12-14页
     ·酯化酶第12页
     ·酯化酶的酶学性质第12-13页
     ·酯化酶酶活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酯化酶发酵工艺的优化第14-16页
     ·液态发酵第15页
     ·固态发酵第15-16页
   ·酯化酶在酯合成中的应用第16-17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课题基金支持第18-19页
第二章 紫色红曲霉菌株形态观察第19-28页
   ·实验材料第19-20页
     ·菌种来源第19页
     ·培养基第19页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19-20页
     ·相关溶液的配制第20页
     ·仪器与设备第20页
   ·实验方法与手段第20-21页
     ·不同培养基对菌种生长的影响第20-21页
     ·菌株生长形态观察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7页
     ·紫色红曲霉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第21-23页
     ·菌株生长形态观察第23-24页
     ·无性生殖方式—分生孢子第24-25页
     ·有性生殖方式—子囊孢子第25-26页
     ·子囊果发育并释放子囊孢子的过程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8-46页
   ·实验材料第28-30页
     ·菌种来源第28页
     ·培养基第28页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28-29页
     ·相关溶液的配制第29页
     ·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实验方法与手段第30-34页
     ·粗酶液的制备第30页
     ·酶活力测定第30-33页
     ·培养基配方单因素研究第33页
     ·培养基配方多因素研究第33页
     ·培养条件单因素研究第33-34页
     ·培养条件多因素研究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培养基配方单因素优化结果第34-38页
     ·培养基配方多因素优化结果第38-40页
     ·培养条件单因素优化结果第40-43页
     ·培养条件多因素优化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固态发酵优化实验及酯化酶应用第46-60页
   ·实验材料第46-48页
     ·菌种及材料来源第46页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46-47页
     ·相关溶液配制第47页
     ·仪器与设备第47-48页
   ·实验方法与手段第48-51页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48页
     ·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第48-49页
     ·粗酶提取液的制备第49页
     ·酶活测定方法第49-50页
     ·酯化酶合成己酸乙酯的初步研究第50-51页
     ·总酯的测定第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第51-57页
     ·酯化酶初步应用研究结果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酯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60-70页
   ·实验材料第60-61页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60页
     ·仪器与设备第60-61页
   ·实验方法与手段第61-63页
     ·酶活测定方法第61页
     ·最适温度及其稳定性第61页
     ·最适p H及其稳定性第61页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61-62页
     ·表面活性剂对酶活的影响第62页
     ·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第62页
     ·酯化酶Km和Vmax值的测定第62-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最适反应温度第63页
     ·温度稳定性第63-64页
     ·最适p H第64-65页
     ·pH稳定性第65-66页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66-67页
     ·表面活性剂对酶活的影响第67-68页
     ·酯化酶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第68-69页
     ·酯化酶Km和Vmax值的测定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主要研究结果第70-71页
   ·课题不足及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78页
图版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GYZC02株抗血栓活性成分研究
下一篇:黑曲霉GZUF36高效合成1,3-甘油二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