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关于社会转型的理论综述 | 第12-14页 |
·我国工会角色冲突产生的历史缘起 | 第14-15页 |
·关于工会角色定位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关于工会参与劳资关系协调状况的研究 | 第16-18页 |
·关于解决我国工会困境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论文研究的重点 | 第20页 |
·论文研究的难点 | 第20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工会角色的规范性分析 | 第22-28页 |
·工会的法定角色与实际角色 | 第22-24页 |
·工会的法定角色 | 第22-23页 |
·工会的实际角色 | 第23-24页 |
·工会角色的理论探索 | 第24-28页 |
·角色冲突理论的启示 | 第24页 |
·单一的维权角色是工会效率发挥的必然选择 | 第24-26页 |
·工会职能的履行是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的重要保障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工会的角色冲突困境 | 第28-41页 |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问卷质量分析 | 第28-31页 |
·问卷分析——工会角色冲突的表现 | 第31-35页 |
·研究问题一:工会本质角色的定位 | 第31-32页 |
·研究问题二:工会的实际角色 | 第32-33页 |
·研究问题三:工会成员对工会工作满意度分析 | 第33-35页 |
·问卷分析——工会角色冲突的原因探析 | 第35-41页 |
·相关主体对角色认知存在偏差 | 第35-36页 |
·工会建设上的弊端直接制约了维权角色的发挥 | 第36-39页 |
·法律体制不完善 | 第39页 |
·对工会工作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工会角色冲突产生的影响 | 第41-45页 |
·增加了雇员个人维权成本,诱发暴力维权 | 第41-42页 |
·违背工会建设的初衷,不利于工会维权作用的发挥 | 第42-43页 |
·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及效率的提高 | 第43页 |
·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劳资关系建设 | 第43页 |
·积极影响——为今后的工会角色定位指明方向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破解工会角色冲突的对策研究 | 第45-51页 |
·明确工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 第45-46页 |
·工会发挥维权角色是劳资双方共赢的重要途径 | 第45-46页 |
·推进工会制度性转换,增强工会组织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 第46页 |
·着力提升工会维权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 第46-47页 |
·建立弹性薪酬体系 | 第46-47页 |
·推进职业工会主席市场建设 | 第47页 |
·全面增强工会维权能力 | 第47-49页 |
·增强工会的集体协商能力 | 第47-48页 |
·提升工作技能,保持工会工作的先进性与适应性 | 第48页 |
·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 第48-49页 |
·完善外围的制度建设 | 第49-51页 |
·建立监督问责机制 | 第49-50页 |
·以法治思维处理工会角色问题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