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运行现状及评析 | 第10-21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及法律特征 | 第11-14页 |
1.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1-12页 |
2.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的法律特征 | 第12-14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司法实践 | 第14-18页 |
1. 全国法院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案件受理量及裁定支持率分析 | 第14-15页 |
2. 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具体适用 | 第15-18页 |
(三)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学理探讨 | 第18-20页 |
1. 关于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 关于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四)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合宪性问题探讨的缺失 | 第20-21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合宪性检验 | 第21-33页 |
(一)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涉及限制的基本权利 | 第21-24页 |
1. 自由权 | 第21-22页 |
2. 平等权 | 第22-23页 |
3. 财产权 | 第23页 |
4. 营业自由权 | 第23-24页 |
(二)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违宪性审查标准 | 第24-28页 |
1. 违宪审查标准的界分 | 第25-27页 |
2. 我国应借鉴的违宪审查标准 | 第27-28页 |
(三) 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假定的违宪审查 | 第28-31页 |
1. 形式审查上的合宪——法律保留原则的考量 | 第28页 |
2. 实质审查上的违宪——广义比例原则意义上的考量 | 第28-31页 |
(四) 我国行为保全类似制度假定的违宪审查 | 第31-33页 |
1. 行为保全与相关法律概念的辨析 | 第31-33页 |
2. 行为保全制度与类似制度假定的违宪审查结果的区分 | 第33页 |
三、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33-41页 |
(一) 美国临时禁令制度 | 第34-37页 |
1. 临时限制令与初步禁令 | 第34-35页 |
2. 临时禁令颁布的审查标准 | 第35-37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行为保全制度 | 第37-39页 |
1. 假处分、假扣押与定暂时状态假处分 | 第37页 |
2. 定暂时状态之假处分程序规定 | 第37-38页 |
3. 定暂时状态之假处分申请要件 | 第38页 |
4. 担保提供 | 第38-39页 |
(三) 中、美、我国台湾地区行为保全制度的具体比较 | 第39-41页 |
四、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合宪化之完善路径 | 第41-47页 |
(一) 程序设置方面 | 第41-43页 |
1. 诉前与诉中行为保全制度的分离 | 第41-42页 |
2. 听证程序的引入 | 第42-43页 |
(二) 实质审查标准方面 | 第43-47页 |
1. 证明标准的提高 | 第43-44页 |
2. 双方利益平衡原则的引入 | 第44-46页 |
3. 公共利益原则的引入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