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4-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项目 | 第14页 |
·项目管理 | 第14-15页 |
·项目质量管理 | 第15页 |
·高等工程教育 | 第15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 第15-16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 | 第16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 | 第16-17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项目控制理论 | 第17-19页 |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第19-24页 |
第三章 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32页 |
·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 | 第24页 |
·综合性 | 第24页 |
·创造性 | 第24页 |
·伦理性 | 第24页 |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第25页 |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滞后 | 第25页 |
·国际化程度低 | 第25页 |
·思想教育有待加强 | 第25-26页 |
·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模式分析 | 第26-29页 |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模式及特点 | 第26-28页 |
·国内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国外工程教育质量控制模式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 第29-32页 |
·放慢高等工程教育扩招速度,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控制 | 第29页 |
·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 第29-30页 |
·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 | 第30页 |
·实施创新教育,加强能力培养 | 第30页 |
·大力推行注册工程师制度 | 第30页 |
·重视质量文化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 第32-42页 |
·项目管理理论用于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一次性 | 第32页 |
·单件性 | 第32页 |
·多目标性 | 第32页 |
·生命周期属性 | 第32-33页 |
·对立统一性 | 第33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34页 |
·目标性原则 | 第33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33-34页 |
·全员性原则 | 第34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34页 |
·动态性原则 | 第34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分析 | 第34-42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方法 | 第34-36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整体框架 | 第36页 |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分析 | 第36-42页 |
第五章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以A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 第42-66页 |
·A大学基本情况 | 第42页 |
·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A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质量控制 | 第43-62页 |
·生源控制 | 第43页 |
·质量控制体系 | 第43-61页 |
·毕业生质量跟踪 | 第61页 |
·信息反馈 | 第61-62页 |
·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体系在A大学应用中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 第62-66页 |
·取得的效果 | 第62-63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63-64页 |
·下一步设想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辞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