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刑罚处罚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2 非刑罚处罚措施概念和立法模式 | 第14-21页 |
·非刑罚处罚措施的概念 | 第14-15页 |
·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立法模式 | 第15-19页 |
·刑罚制度中规定 | 第15-17页 |
·保安处分制度中规定 | 第17页 |
·与刑罚、保安处分并列规定 | 第17-19页 |
·我国的立法模式 | 第19-21页 |
3 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理论基础 | 第21-34页 |
·刑罚目的的实现 | 第21-23页 |
·刑罚目的的概念 | 第21-22页 |
·非刑罚处罚措施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 第22-23页 |
·刑罚的经济性 | 第23-25页 |
·刑罚的经济概念 | 第23-24页 |
·非刑措施符合刑罚经济性要求 | 第24-25页 |
·刑罚的个别化 | 第25-28页 |
·刑罚个别化思想 | 第25-27页 |
·非刑措施吻合刑罚个别化思想 | 第27-28页 |
·刑法的契约化 | 第28-31页 |
·刑法的契约性 | 第28-30页 |
·非刑罚处罚符合刑法契约化的要求 | 第30-31页 |
·刑罚系统的多元化 | 第31-34页 |
·对刑罚系统的反思 | 第31-32页 |
·非刑罚处罚与刑罚系统的多元化 | 第32-34页 |
4 非刑罚处罚制度的性质与目的 | 第34-40页 |
·非刑罚处罚制度的性质 | 第34-36页 |
·非刑罚处罚的刑罚性质 | 第34-35页 |
·非刑罚处罚的非刑罚性 | 第35-36页 |
·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目的 | 第36-40页 |
·刑罚目的新论 | 第36-38页 |
·非刑罚处罚措施的主要目的 | 第38-40页 |
5 非刑罚处罚制度的进路 | 第40-44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 | 第40-41页 |
·符合从轻的刑事政策的要求 | 第40-41页 |
·重视对被害人利益的恢复 | 第41页 |
·刑事立法的进路 | 第41-42页 |
·刑事司法的进路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