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学说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国外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学说 | 第14-17页 |
·否定说 | 第14-15页 |
·肯定说 | 第15-17页 |
·国内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学说 | 第17-20页 |
·积极说 | 第17-18页 |
·消极说 | 第18-20页 |
2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特点 | 第20-27页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原因的特殊性 | 第20-25页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作为义务来源的特定性 | 第20-22页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原因力的特殊性 | 第22-25页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内部结构的特殊性 | 第25-27页 |
3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 | 第27-33页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起果性原理分析 | 第28-30页 |
·起果性原理 | 第28页 |
·起果性的外在表现 | 第28-30页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防果破坏性原理分析 | 第30-33页 |
·防果破坏性原理分析 | 第30-31页 |
·防果破坏性原理的外在表现 | 第31-33页 |
4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3-42页 |
·纯正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4-38页 |
·纯正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 第34-36页 |
·纯正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 第36-38页 |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8-42页 |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 第38-39页 |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 第39-42页 |
5 见危不救行为的不作为因果关系分析 | 第42-48页 |
·见危不救行为的立法现状 | 第42-45页 |
·国外关于见危不救行为的规定 | 第42-43页 |
·我国不应设立见危不救罪 | 第43-45页 |
·见危不救行为因果关系的判断 | 第45-48页 |
·负有特定义务的见危不救行为 | 第45-46页 |
·无特定义务的见危不救行为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