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薄壳山核桃概况 | 第10-11页 |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 | 第11-12页 |
·花粉贮藏特性 | 第12-13页 |
·花粉萌发差异蛋白质组 | 第13-15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 第13页 |
·花粉蛋白质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 第15-2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试验材料采集地概况 | 第15页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16页 |
·数据处理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培养时间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17-18页 |
·培养温度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18-19页 |
·液体培养基中的不同 pH 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19-21页 |
·液体培养基中的不同蔗糖浓度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1-22页 |
·液体培养基中的不同硼酸浓度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2-23页 |
·液体培养基的不同 PEG-4000 浓度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 第23-2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5-28页 |
·培养时间的选择 | 第25页 |
·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培养基中 pH 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培养基中硼酸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培养基中 PEG-4000 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薄壳山核桃花粉贮藏特性 | 第28-4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 第30-34页 |
·不同贮藏条件下薄壳山核桃花粉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34-3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2页 |
·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贮藏条件下薄壳山核桃花粉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差异蛋白研究 | 第42-5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试验试剂 | 第42-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蛋白质提取缓冲液配制 | 第42-43页 |
·双向电泳试剂配制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图像扫描与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蛋白质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45-47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 IPG 胶条的选择 | 第47-48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上样量的选择 | 第48-50页 |
·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花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 第50-53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前后差异蛋白质分析 | 第53-5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提取蛋白质方法的选择 | 第55-56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蛋白质双向电泳 IPG 胶条的选择 | 第56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蛋白质双向电泳上样量的选择 | 第56页 |
·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花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 第56-57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前后差异蛋白质分析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论 | 第58-61页 |
·基本结论 | 第58-61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结论 | 第58-59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贮藏特性结论 | 第59-60页 |
·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差异蛋白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