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结构框图 | 第23-24页 |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的发展概况 | 第24-45页 |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地位 | 第24-33页 |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31页 |
·海洋渔业的产业地位 | 第31-33页 |
·海洋渔业的科技研发与生态需求 | 第33-45页 |
·科技研发的基础 | 第33-39页 |
·生态发展的需求 | 第39-45页 |
3 海洋生态渔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必然 | 第45-55页 |
·海洋生态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与外延 | 第45-48页 |
·概念的提出 | 第45-46页 |
·内涵与外延 | 第46-48页 |
·海洋生态渔业的研究理论与发展必然 | 第48-55页 |
·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48-52页 |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 | 第52-55页 |
4 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55-75页 |
·发展优势 | 第55-61页 |
·海洋资源丰富 | 第55-56页 |
·区位优势突出 | 第56-57页 |
·产业优势明显 | 第57-58页 |
·科研力量集中 | 第58-61页 |
·发展劣势 | 第61-64页 |
·生态渔业发展意识不强 | 第61页 |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落后 | 第61-63页 |
·渔政管理分散规划滞后 | 第63-64页 |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 第64页 |
·发展机遇 | 第64-70页 |
·国际市场广阔 | 第64-66页 |
·国家战略支持 | 第66-67页 |
·地方政策扶持 | 第67-69页 |
·消费市场需求 | 第69-70页 |
·发展威胁 | 第70-75页 |
·填海造地侵吞水域 | 第70-72页 |
·近海生态环境破坏 | 第72-73页 |
·区域经济竞争激烈 | 第73页 |
·邻海可捕渔场萎缩 | 第73-75页 |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与模式 | 第75-89页 |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 第75-78页 |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判别基准 | 第78-79页 |
·海洋生态渔业生产的模式选择 | 第79-85页 |
·自然型生产模式 | 第79-80页 |
·集约型生产模式 | 第80-82页 |
·低投入型生产模式 | 第82-83页 |
·高科技型生产模式 | 第83-85页 |
·海洋渔业组织运作的模式分析 | 第85-89页 |
·龙头企业带动型 | 第85-86页 |
·政府引导扶持型 | 第86-87页 |
·生态基地示范型 | 第87-89页 |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 第89-140页 |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思路更新与方式创新 | 第89-91页 |
·更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思路 | 第89-90页 |
·创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方式 | 第90-91页 |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 第91-95页 |
·产业的结构调整 | 第91-94页 |
·产业的优化升级 | 第94-95页 |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体制建设 | 第95-117页 |
·借鉴完善管理制度 | 第95-100页 |
·强化科技先导机制 | 第100-102页 |
·创建生态补偿制度 | 第102-107页 |
·构建市场发展体系 | 第107-108页 |
·创新生产经营形式 | 第108-111页 |
·建立生态环保体系 | 第111-117页 |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对策建议 | 第117-140页 |
·降低近海捕捞强度 | 第117-118页 |
·发展远洋捕捞渔业 | 第118-121页 |
·完善休渔禁渔制度 | 第121-124页 |
·实施海洋生态养殖 | 第124-128页 |
·提高从业渔民素质 | 第128-131页 |
·建立科海示范基地 | 第131-134页 |
·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 第134-136页 |
·建设海洋蓝色粮仓 | 第136-139页 |
·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 第139-14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7页 |
·研究结论 | 第140-143页 |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43-144页 |
·研究展望 | 第144-147页 |
8 参考文献 | 第147-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1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