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选题背景意义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创新之处和局限性 | 第23页 |
·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2 理论框架 | 第25-45页 |
·组织 | 第25-30页 |
·组织理论的演变过程 | 第26-29页 |
·组织的内涵 | 第29-30页 |
·组织与制度 | 第30-34页 |
·组织与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 第30-31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1-34页 |
·资源管理理论 | 第34-40页 |
·公共资源的治理 | 第34-37页 |
·治理 | 第37-38页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38-40页 |
·组织分析的框架 | 第40-45页 |
3 日本沿岸渔业管理组织历史演变 | 第45-68页 |
·日本渔业管理的历史变迁 | 第45-48页 |
·江户时代的渔业管理 | 第45-46页 |
·明治初期的渔业管理 | 第46-47页 |
·明治《渔业法》下的渔业管理 | 第47页 |
·新《渔业法》下的渔业管理 | 第47-48页 |
·以渔业权为中心的渔业管理制度 | 第48-54页 |
·渔业权制度 | 第48-51页 |
·渔业许可制度 | 第51-53页 |
·渔业调整委员会制度 | 第53-54页 |
·日本的渔业管理组织体系 | 第54-65页 |
·渔业管理组织与渔协的关系 | 第54页 |
·渔协的基本职能和经营活动 | 第54-56页 |
·渔协合并的过程 | 第56-62页 |
·日本渔协合并的效果 | 第62-65页 |
·渔业管理组织的形成机理 | 第65-68页 |
4 日本沿岸渔业管理组织的特征分析 | 第68-91页 |
·日本渔业资源现状 | 第68-71页 |
·日本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 第71-76页 |
·资源管理型渔业 | 第72页 |
·总可捕量制度 | 第72-74页 |
·资源恢复计划 | 第74-75页 |
·资源管理与渔业所得补偿对策 | 第75-76页 |
·渔业管理组织的特征 | 第76-91页 |
·渔业管理组织的特征 | 第77-89页 |
·渔业管理组织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 第89-91页 |
5 中国渔业管理组织历史变迁 | 第91-113页 |
·合作经营时期的组织变迁与制度评价(1949~1957 年) | 第91-98页 |
·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的过渡 | 第91-95页 |
·合作经营时期的组织效果与效率 | 第95-98页 |
·集体统一经营时期(1958-1978 年) | 第98-102页 |
·人民公社的形成与调整 | 第98-100页 |
·人民公社的组织效果与效率 | 第100-102页 |
·转轨经营时期(1979 年至今) | 第102-113页 |
·承包经营时期组织安排(1979~1991 年) | 第102-104页 |
·承包经营时期的组织效果和效率 | 第104-106页 |
·多种经营并存时期的发展(1992 至今) | 第106-109页 |
·多种经营并存的组织效果和效率 | 第109-113页 |
6 中国近海渔业管理组织的特征分析 | 第113-130页 |
·荣成渔业协会 | 第113-120页 |
·荣成渔业发展状况 | 第113-115页 |
·荣成渔业协会的组织特征 | 第115-117页 |
·组织的管理内容和效果 | 第117-120页 |
·涉外渔业协会 | 第120-124页 |
·涉外渔业协会的组织特征 | 第120-121页 |
·涉外渔业协会的组织效果 | 第121-124页 |
·中国渔业管理组织存在问题分析 | 第124-128页 |
·法律基础不健全 | 第124-125页 |
·渔业权制度不合理 | 第125-126页 |
·组织本身不完善 | 第126-127页 |
·组织的配套设施不合理 | 第127-128页 |
·构建渔业管理组织体系可行性 | 第128-130页 |
7 构建渔业管理组织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130-137页 |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130-131页 |
·指导思想 | 第130页 |
·基本原则 | 第130-131页 |
·构建渔业管理组织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131-137页 |
·完善法律体系,理顺渔业权制度 | 第131-132页 |
·完善组织本身的建设 | 第132-135页 |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 第135-137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总结 | 第137-138页 |
·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