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10-16页 |
(一)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历史沿革 | 第10-14页 |
(二)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 | 第14-16页 |
1. 法人治理的基本模式 | 第14-15页 |
2. 社员和社员(代表)大会 | 第15-16页 |
3. 理事和理事会 | 第16页 |
4. 监事和监事会 | 第16页 |
二、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一) 经营目标冲突,削弱了信用社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 第17页 |
(二) 治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三) 所有者缺位,社员(股东)缺乏对经营者监督的积极性 | 第18页 |
(四) 缺乏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 | 第18-20页 |
(五) “三会一层”流于形式,无实质制衡关系 | 第20页 |
三、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 | 第20-33页 |
(一) 借鉴国际成熟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经验 | 第20-23页 |
1. 合作制法律、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 第20-22页 |
2. 合作银行间相互支持机制的运转需要有具体的机构负责 | 第22-23页 |
(二) 学习西方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法规 | 第23-24页 |
1. 依据我国国情,制定合作制法律 | 第23-24页 |
2. 依法解决股权改革中的资产定价、股东退出等敏感问题 | 第24页 |
3. 充分发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 第24页 |
(三)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善股权结构 | 第24-27页 |
1. 合理设置股权结构 | 第24-25页 |
2. 谨防盲目扩大股本总额 | 第25页 |
3. 法人股持股比例上限适当 | 第25页 |
4. 吸引战略投资者 | 第25-27页 |
(四) 进一步加强“三会一层”的履职 | 第27-30页 |
1. 明确职责定位 | 第27页 |
2. 建立明确授权管理体系是确保信用社自主经营的根本保证 | 第27-28页 |
3. 建立健全协调一致的“三会制度” | 第28页 |
4. 建立完善有效激励机制,积极转换经营机制 | 第28页 |
5. 加强监事会建设 | 第28-30页 |
(五) 省联社的职能定位 | 第30-33页 |
1. 省联社职能定位思考 | 第30页 |
2. 省级联社需摆正位置,转换职能 | 第30-31页 |
3. 引入系统运行理念,强化全面风险管理 | 第31页 |
4. 加强稽核监督,充分发挥管理“桥头堡”作用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