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问题意识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行模式 | 第16-23页 |
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模式概述 | 第16-20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二)公建民营与公办民营的关系 | 第18-19页 |
(三)委托经营与其它公建民营管理模式的关系 | 第19-20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界定 | 第20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应用 | 第20-21页 |
三、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实施委托经营的优势 | 第21-23页 |
(一)“公”与“民”合作实现契约化 | 第21页 |
(二)“公”与“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 第21页 |
(三)民间组织参与公共福利的示范性作用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的委托经营管理模式概况 | 第23-37页 |
一、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委托经营模式的确立 | 第23-27页 |
(一)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建立的背景 | 第23-24页 |
(二)委托经营模式确立的过程 | 第24-27页 |
二、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硬件条件与委托经营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一)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的硬件条件 | 第27-29页 |
(二)委托经营管理机构的职能 | 第29-30页 |
(三)委托经营管理机构的人员结构 | 第30页 |
三、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委托经营服务内容与特色 | 第30-32页 |
(一)专业化的全程跟踪护理模式 | 第30-31页 |
(二)医养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 第31页 |
(三)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差异化服务模式 | 第31-32页 |
(四)准确实时的信息化服务模式 | 第32页 |
四、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委托经营模式得以实现的条件 | 第32-37页 |
(一)“公”与“民”的责任定位 | 第32-33页 |
(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 | 第33页 |
(三)多主体的运营监督机制 | 第33-35页 |
(四)因地制宜的经营管理策略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委托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一、委托合同的法律保障不具体 | 第37-38页 |
二、专业人才不足制约服务水平 | 第38页 |
三、资金筹措渠道狭窄 | 第38-39页 |
四、养员对委托经营缺乏了解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 第40-44页 |
一、细化经营模式的立法内涵 | 第40-42页 |
二、强化职业人才培养 | 第42页 |
三、扩展资金筹资渠道 | 第42-43页 |
四、普及委托经营管理知识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