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及仿真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2 通道疏散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33页 |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 第19-24页 |
| ·行人个体特征 | 第19-21页 |
| ·行人流特征 | 第21-24页 |
|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影响分析 | 第24-31页 |
| ·基础设施 | 第24-31页 |
| ·附属设施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疏散模型 | 第33-45页 |
| ·常用疏散模型 | 第33-37页 |
| ·常用疏散模型及其原理 | 第33-35页 |
| ·模型的比较选择 | 第35-37页 |
|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 | 第37-44页 |
| ·指示标志吸引力 | 第37-38页 |
| ·社会力模型中参数的标定 | 第38-41页 |
| ·基于改进的社会力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 | 第45-67页 |
| ·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指标 | 第45-47页 |
| ·疏散水平 | 第45-46页 |
| ·疏散时间 | 第46页 |
| ·设施饱和度 | 第46-47页 |
| ·服务水平 | 第47页 |
| ·站内通道疏散能力仿真评估模型 | 第47-63页 |
| ·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47页 |
| ·单通道设施疏散能力评估 | 第47-53页 |
| ·多通道设施疏散能力评估 | 第53-63页 |
| ·仿真评估结论 | 第63-64页 |
| ·单通道设施仿真评估结论 | 第63-64页 |
| ·多通道设施仿真评估结论 | 第64页 |
| ·对策建议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