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兰·巴特的祛魅批评实践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1章 判定“作者”已死:放逐文学世界中的国王 | 第12-23页 |
·祛除“作者”的崇高性 | 第12-17页 |
·“崇高”作者的倒下 | 第12-14页 |
·作者只是“风格的艺匠” | 第14-16页 |
·“作家”的写作不再及物 | 第16-17页 |
·“读者”对“作者”的消解 | 第17-23页 |
·文本为“读者”接管 | 第18-20页 |
·《S/Z》中“作者”的模糊身影 | 第20-23页 |
第2章 张扬意指实践:揭示文本意义的幻象 | 第23-33页 |
·祛除“作品”唯一意义的神话 | 第23-27页 |
·“文本”中意义的复数 | 第23-26页 |
·意义之外的絮语写作 | 第26-27页 |
·无限拓展的文本意指空间 | 第27-33页 |
·主体在“零度写作”中销声匿迹 | 第28-30页 |
·“意指空间”的无限敞开 | 第30-33页 |
第3章 曝光意识形态:解码大众文化神话 | 第33-42页 |
·解码大众文化的符号 | 第33-38页 |
·大众文化的神话修辞术 | 第34-37页 |
·神话意指系统的双重性 | 第37-38页 |
·揭露大众文化中的意识形态 | 第38-42页 |
·意识形态的伪装 | 第39-40页 |
·意识形态对文化的控制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