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 | 第14-15页 |
·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 | 第15-20页 |
·量子点的发展历程 | 第16页 |
·量子点的结构和性质 | 第16-18页 |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量子点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20-22页 |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的应用 | 第22-28页 |
·量子点对生物分子的标记方式 | 第22-23页 |
·量子点构建传感器的机理 | 第23-26页 |
·量子点的应用实例 | 第26-28页 |
·本论文的主要构想和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β-环糊精-量子点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金刚烷胺 | 第30-42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β-CD 功能化的 CdTe 量子点的合成 | 第31-32页 |
·金刚烷胺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细胞成像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CdTe 量子点和罗丹明的吸收及发射光谱 | 第33页 |
·CdTe 量子点和罗丹明 B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33-35页 |
·β-CD 与 APBA 比例的优化 | 第35-37页 |
·基于 FRET 体系检测金刚烷胺 | 第37-39页 |
·干扰测定 | 第39页 |
·药物胶囊中金刚烷胺的检测 | 第39-40页 |
·HepG2 细胞的荧光成像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量子点微球用于多巴胺和谷胱甘肽的检测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CdTe 量子点的合成 | 第43页 |
·二氧化硅包覆量子点微球(CdTe@SiO2)的合成 | 第43-44页 |
·多巴胺和谷胱甘肽的检测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CdTe@SiO2微球的光学性质 | 第45-47页 |
·多巴胺和谷胱甘肽对 CdTe@SiO2微球的荧光猝灭和恢复 | 第47-48页 |
·基于 CdTe@SiO2传感器检测多巴胺和谷胱甘肽 | 第48-52页 |
·干扰测定 | 第52-53页 |
·人血清样品中多巴胺和谷胱甘肽的检测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利用量子点荧光微球构建多元 DNA 传感器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6-57页 |
·合成氨基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 | 第57-58页 |
·制备 CdTe 量子点标记的探针 DNA | 第58页 |
·制备捕获 DNA 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 | 第58页 |
·两种目标 DNA 的同时检测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量子点和杂交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59-60页 |
·pH 和离子强度对体系的影响 | 第60-62页 |
·两种量子点标记的探针 DNA 的加入量 | 第62-63页 |
·检测目标 DNABRAF和目标 DNABRCA | 第63-66页 |
·杂交体系的选择性 | 第66-67页 |
·实际样品中两种目标 DNA 的检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