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引言 | 第19-25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 | 第22-23页 |
一、运用金融工程思想和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分析金融自由化中的台湾地区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22页 |
二、运用或有权益方法对台湾地区整体、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和公共部门的金融风险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 第22-23页 |
三、设计台湾地区整体金融安全指标体系 | 第23页 |
四、构建金融自由化中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体系 | 第23页 |
第四节 基本框架及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一、基本框架 | 第23-24页 |
二、章节安排 | 第24-25页 |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5-92页 |
第一节 金融稳定、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研究 | 第25-48页 |
一、金融稳定之定义 | 第25-31页 |
二、金融稳定区间 | 第31-32页 |
三、金融稳定理论分析和相关模型 | 第32-34页 |
四、维护金融稳定之架构 | 第34-35页 |
五、国际间强化金融稳定评估之发展趋势 | 第35-38页 |
六、金融稳定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 第38-42页 |
七、台湾金融稳定报告 | 第42页 |
八、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研究 | 第42-47页 |
九、政府监理质量和金融稳定的关系 | 第47-48页 |
第二节 BSA及CCA方法在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研究中的应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关于BSA和CCA方法 | 第51-60页 |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BSA) | 第51-53页 |
二、或有权益分析方法 | 第53-60页 |
第四节 金融安全指标 | 第60-61页 |
第五节 压力测试 | 第61-64页 |
一、压力测试与金融健全指标之关系 | 第62-64页 |
二、压力测试与预警系统之关系 | 第64页 |
三、Value-at-Risk(VaR)模型 | 第64页 |
第六节 关于台湾金融风险和金融防范的研究 | 第64-91页 |
一、台湾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现况 | 第64-89页 |
二、台湾适用之金融稳定指标文献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二章 宏观金融风险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92-106页 |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92-94页 |
一、金融加速器的基本概念 | 第92-93页 |
二、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机制 | 第93页 |
三、金融加速器和资产负债表效应 | 第93-94页 |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94-95页 |
一、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界定 | 第94页 |
二、宏观资产负债表的部门划分 | 第94-95页 |
三、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 第95页 |
第三节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宏观金融风险分析 | 第95-100页 |
一、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宏观金融风险研究方法的特征 | 第95-96页 |
二、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宏观金融风险分析 | 第96-97页 |
三、基于资产负债表的部门间风险传递机制研究 | 第97-98页 |
四、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 第98-99页 |
五、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四节 主要部门资产负债表 | 第100-104页 |
一、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 | 第100-101页 |
二、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 | 第101-102页 |
三、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 | 第102页 |
四、家户部门资产负债表 | 第102页 |
五、经济体系资产负债表 | 第102-103页 |
六、部门资产负债表矩阵 | 第103-104页 |
第五节 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分析 | 第104-106页 |
一、资产负债表风险的类别 | 第104-105页 |
二、风险来源和风险在部门间的传递 | 第105-106页 |
第三章 台湾地区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106-113页 |
第一节 台湾地区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106-109页 |
一、资本结构错配分析 | 第107-108页 |
二、货币错配分析 | 第108页 |
三、期限错配问题 | 第108-109页 |
四、清偿力问题分析 | 第109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109-111页 |
一、资本结构错配分析 | 第110-111页 |
二、货币错配分析 | 第111页 |
三、期限错配问题 | 第111页 |
四、清偿力问题分析 | 第111页 |
本章小节 | 第111-113页 |
第四章 台湾地区各部门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113-117页 |
第一节 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原理 | 第113-114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企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对台湾地区各部门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压力测试与敏感性分析 | 第117-126页 |
第一节 金融部门压力测试有助于金融稳定 | 第117-119页 |
一、前言 | 第117-118页 |
二、金融部门压力测试之架构 | 第118页 |
三、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金融部门压力测试可行性 | 第119-124页 |
一、台湾需不需要「银行压力测试」? | 第120页 |
二、「台湾版」银行压力测试的可行方向 | 第120-121页 |
三、台湾「金融产业总体检」的后续问题 | 第121页 |
四、台湾「金融产业总体检」的注意事项 | 第121-124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金融部门的利率压力测试 | 第124-125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金融部门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 第125页 |
本章小节 | 第125-126页 |
第六章 部门风险的传递机制以及对宏观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 第126-135页 |
第一节 基于BSA和CCA分析各部门风险传递机制 | 第126-129页 |
一、基于资负债表的部门间风险传递机制研究 | 第126页 |
二、风险来源和风险在部门间的传递 | 第126-128页 |
三、基于或有资资负债表分析各部门间风险传递机制 | 第128-129页 |
第二节 基于BSA和CCA分析台湾地区宏观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问题 | 第129-134页 |
一、基于BSA分析台湾地区宏观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 | 第129-132页 |
二、基于CCA分析台湾地区宏观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 | 第132-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台湾地区金融安全指数的构建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 第135-151页 |
第一节 基于或有权益的风险表编制 | 第135-137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部门风险表的编制 | 第137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部门风险表的分析 | 第137-141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金融安全指数的构建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 第141-149页 |
一、台湾地区金融预警制度之研革 | 第141-142页 |
二、台湾地区金融预警系统现况 | 第142-145页 |
三、台湾地区金融安全指数的构建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 第145-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结论和后续研究 | 第151-153页 |
附录:运用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对台湾地区问题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实证分析 | 第153-163页 |
一、台湾地区问题银行风险研究 | 第153-154页 |
二、台湾地区银行业金融风险问题 | 第154-159页 |
三、原因及其措施 | 第159-160页 |
四、结论及借鉴 | 第160-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1页 |
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和论文 | 第171-172页 |
后记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