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 | 第12-16页 | 
| ·S-Layer蛋白的自组装结构 | 第12-14页 | 
| ·不同种类的 S-Layer 自组装蛋白融合蛋白 | 第14-16页 | 
| ·自组装蛋白的应用 | 第16页 | 
| ·干细胞 | 第16-18页 | 
| ·干细胞分类 | 第16-17页 | 
| ·干细胞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干细胞的分离 | 第18页 | 
| ·细胞分选 | 第18-21页 | 
| ·细胞分选原理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细胞分选的方法 | 第19-20页 | 
| ·细胞分选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本项目的立项意义和内容 | 第21-23页 | 
| ·立项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S-Layer自组装蛋白的制备 | 第23-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 ·载体和表达菌株 | 第23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24-25页 | 
| ·制备方法 | 第25-27页 | 
| ·溶液的配置过程 | 第25-26页 | 
| ·表达菌株的筛选 | 第26页 | 
| ·蛋白纯化 | 第26-27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的检测 | 第27-30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自组装性能的检测 | 第27-28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28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纯度与分子量检测 | 第28-29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的融合蛋白中功能片段的检测 | 第29-3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在不同的菌株中的表达结果 | 第30-31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的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的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 第33-36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融合蛋白中功能片段的检测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磁珠的筛选及S-Layer自组装蛋白免疫磁珠的制备和检测 | 第39-6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 ·细胞株与磁珠 | 第39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9-40页 | 
|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40-41页 | 
| ·磁珠的产品参数 | 第41页 | 
| ·磁珠参数 | 第41页 | 
| ·磁珠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检测 | 第41-42页 | 
| ·不同粒径磁珠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41-42页 | 
| ·不同的磁珠的添加量对细胞的毒性 | 第42页 | 
| ·使用S-Layer自组装蛋白制备免疫磁珠 | 第42-46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与磁珠包被的方法 | 第42-44页 | 
| ·不同量的S-Layer自组装蛋白包被的磁珠的检测 | 第44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包被的不同的磁珠的检测 | 第44-46页 | 
| ·不同类型的S-Layer自组装蛋白包被的磁珠的检测 | 第46页 | 
| ·SLP制备的免疫磁珠的检测 | 第46-49页 | 
| ·LP分子包被后的磁珠与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的对照 | 第46-47页 | 
| ·包被蛋白后磁珠的稳定性检测方法 | 第47页 | 
| ·包被蛋白后磁珠与不同的IgG亚型结合检测 | 第47-4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64页 | 
| ·磁珠对细胞细胞毒性结果 | 第49-52页 | 
| ·包被的磁珠的参数影响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不同量的S-Layer自组装蛋白包被的磁珠结果分析 | 第54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包被不同磁珠的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 ·不同类型的S-Layer自组装蛋白包被的磁珠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包被蛋白后的磁珠与IgG结合的分析 | 第57-62页 | 
| ·包被蛋白后的磁珠稳定性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与S-Layer蛋白免疫磁珠细胞分选 | 第65-83页 | 
|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 ·动物与细胞 | 第65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65-66页 | 
|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66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66-71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 第66-68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常规鉴定方法 | 第68-71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免疫磁珠分选细胞的方法 | 第71-74页 | 
| ·免疫磁珠与抗体结合方法 | 第71页 | 
| ·免疫磁珠结合抗体后用于细胞分选的方法 | 第71页 | 
| ·免疫磁珠分选细胞 | 第71-73页 | 
| ·免疫磁珠分选出的细胞的检测 | 第73-74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74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常规鉴定结果 | 第74-76页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诱导结果 | 第76-77页 | 
| ·S-Layer自组装蛋白免疫磁珠分选细胞的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 ·磁珠与抗体的结合结果 | 第77页 | 
| ·免疫磁珠分选细胞效率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 ·免疫磁珠分选出的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1 结论 | 第83-84页 | 
| 2 展望 | 第84页 | 
| 3 创新点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附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