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教材研究 | 第9页 |
·教学研究 | 第9-11页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课程、教材、教科书概念辨析 | 第12页 |
·教科书的结构 | 第12页 |
·教科书的功能 | 第12-13页 |
·教科书比较体系的建构 | 第13-14页 |
三、三版本选修 3 教科书“分子结构与性质”内容比较 | 第14-30页 |
·教科书“分子结构与性质”内容设置 | 第14-20页 |
·人教版内容设置 | 第14-16页 |
·鲁科版内容设置 | 第16页 |
·苏教版内容设置 | 第16-18页 |
·三版本教科书内容设置比较 | 第18-20页 |
·教科书“分子结构与性质”内容呈现 | 第20-24页 |
·不同类型图片数量统计 | 第20-22页 |
·不同功能栏目数量统计 | 第22-24页 |
·教科书“分子结构与性质”栏目功能 | 第24-30页 |
·实践类栏目分析 | 第24-25页 |
·思考、讨论类栏目分析 | 第25-27页 |
·阅读类栏目分析 | 第27-30页 |
四、研究结论与教科书使用建议 | 第30-32页 |
·三版本教科书的特点 | 第30页 |
·人教版教科书特点 | 第30页 |
·鲁科版教科书特点 | 第30页 |
·苏教版教科书特点 | 第30页 |
·教科书使用建议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