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一、 接受理论的内涵、特征及其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一) 接受理论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三)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8-30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18-25页 |
(二) 接受理论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 | 第25-30页 |
三、 接受理论视域下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 第30-42页 |
(一) 正确认识双主体结构,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30-34页 |
(二) 密切生活联系,提高教育内容的信度和可接受度 | 第34-36页 |
(三) 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 第36-37页 |
(四) 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推动知行转换 | 第37-38页 |
(五) 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38-39页 |
(六) 建立互助民主、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 第39-41页 |
(七) 优化接受环境,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联系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