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概述第11-16页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第12-14页
  1. 美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第12页
  2. 德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第12-13页
  3. 日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第13页
  4.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第13-14页
  5. 小结第14页
 (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立法价值第14-16页
二、域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考察第16-24页
 (一) 美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关制度第16-18页
  1. 诉讼参加制度第16-17页
  2. 第三当事人诉讼制度第17-18页
 (二) 德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关制度第18-20页
  1. 辅助参加制度第18-19页
  2. 诉讼告知制度第19-20页
 (三) 日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关制度第20-21页
  1. 辅助参加制度第20-21页
  2. 告知参加人制度第21页
 (四) 美国和德、日两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关制度的异同第21-24页
三、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现状第24-31页
 (一)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的立法现状及不足第24-26页
  1.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立法现状第24-25页
  2.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立法层面的不足第25-26页
 (二)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司法现状第26-27页
 (三)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研究现状第27-31页
  1. 准独立第三人说第27-29页
  2. 纠纷解决需要说第29-31页
四、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第31-40页
 (一) 重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基本思路第31-33页
  1. 重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当采取的价值选择第31-32页
  2.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思路第32-33页
 (二)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建议第33-40页
  1. 重新确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分类方法第33-34页
  2. 第三人被告制度的重构第34-37页
  3. 辅助型第三人制度的重构第37-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公诉权制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