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縮略语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8-23页 |
·三维视频处理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三维视频处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硬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 第23-24页 |
·本文各章内容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插值的方法提高视差图像分辨率的技术 | 第26-40页 |
·图像增强方法概述 | 第26页 |
·基于插值方法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技术 | 第26-40页 |
·最近邻插值法 | 第27-28页 |
·双线性插值法 | 第28页 |
·双三次插值 | 第28页 |
·分形插值 | 第28-29页 |
·本文插值算法 | 第29-40页 |
第三章 同分辨率下提高视频图像质量的增强方法 | 第40-53页 |
·直方图增强 | 第40页 |
·直方图均衡增强 | 第40页 |
·直方图规定化增强 | 第40页 |
·图像平滑 | 第40-41页 |
·平滑卷积模板 | 第40-41页 |
·邻域加权平均 | 第41页 |
·基于一致性计算的视差图像增强算法 | 第41-53页 |
·算法介绍 | 第41-43页 |
·光流场计算 | 第43-50页 |
·运行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基于三维摄像头的视频图像处理的硬件加速设计 | 第53-60页 |
·硬件加速方法 | 第53-56页 |
·概述 | 第53-54页 |
·硬件加速的方式 | 第54-56页 |
·系统的硬件系统 | 第56-60页 |
·硬件设计背景 | 第56-57页 |
·系统级的硬件架构 | 第57-60页 |
第五章 3D视频处理的预处理及后处理 | 第60-70页 |
·视频图像的格式介绍 | 第60-61页 |
·视频图像的存储与预处理 | 第61-67页 |
·视频图像的片外存储系统 | 第61-64页 |
·视频原始图像的获取与RGB分量的提取 | 第64-65页 |
·高斯滤波单元 | 第65-67页 |
·三维视差视频图像的后处理 | 第67-70页 |
·后处理的硬件设计 | 第67-69页 |
·性能分析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多尺度下的插值计算和光流场计算 | 第70-84页 |
·基于局部并行结构的硬件加速设计概述 | 第70-71页 |
· | 第71-74页 |
·权重参数发生器 | 第71-73页 |
·直方图比较流程图 | 第73-74页 |
·光流场计算单元的硬件实现 | 第74-79页 |
·双线性插值计算单元 | 第75-76页 |
·梯度计算单元 | 第76-77页 |
·最小平方矩阵计算单元 | 第77-78页 |
·速率计算单元 | 第78-79页 |
·定点计算分析 | 第79-81页 |
·光流场计算单元的定点计算分析 | 第81页 |
·性能分析 | 第81-84页 |
·多尺度下基于权重函数下直方图的插值计算单元 | 第81-82页 |
·多尺度下的基于Lucas-Kanade光流场计算单元 | 第82-84页 |
第七章 3D视频处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的拓展 | 第84-98页 |
·目标处理器 | 第84-88页 |
·CPU核的选择 | 第84-85页 |
·MicroBlaze的体系结构 | 第85-88页 |
·目标架构 | 第88-89页 |
·本课题系统架构 | 第88页 |
·加速单元的设计思路 | 第88-89页 |
·设计方法 | 第89-98页 |
·加速方法学 | 第89-96页 |
·设计工具 | 第96-9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总结 | 第98-99页 |
·研究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08-109页 |
附录:英文论文 | 第109-11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