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20-3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县级政府 | 第20-22页 |
·突发事件 | 第22页 |
·群体性事件 | 第22-23页 |
·应急管理 | 第23-24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29页 |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4-25页 |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5-27页 |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第28-29页 |
·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的特点 | 第29-32页 |
·数量和频率方面都呈上升态势 | 第29-30页 |
·参与主体多元化 | 第30页 |
·诱因上的复杂性 | 第30-31页 |
·组织化程度呈现专业化趋势 | 第31页 |
·行为方式日趋激烈 | 第31-32页 |
·事件矛盾多指向县级政府 | 第32页 |
·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我国县级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 第32-35页 |
·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第32-33页 |
·有利于保障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 第33页 |
·有利于提高政府形象 | 第33-35页 |
第3章 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第35-38页 |
·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 第35-36页 |
·我国县级政府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 | 第36-38页 |
·确定了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 | 第36页 |
·初步设置了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 | 第36-37页 |
·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 | 第37-38页 |
第4章 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48页 |
·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4页 |
·响应不及时致使事件局势扩大 | 第38-39页 |
·处置措施和方法不得当 | 第39-40页 |
·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不足 | 第40页 |
·信息管理滞后和沟通不畅 | 第40-41页 |
·善后工作缺位 | 第41-42页 |
·案例分析 | 第42-44页 |
·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被弱化 | 第44-45页 |
·危机意识缺乏和淡薄 | 第45页 |
·应急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45-46页 |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 第46-47页 |
·不法分子的参与和煽动阻碍了政府应急管理进程 | 第47页 |
·责任追究机制存在局限 | 第47-4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 第48-58页 |
·提高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 第48-50页 |
·树立正确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念 | 第48-49页 |
·提高县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 第49-50页 |
·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 第50-54页 |
·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 第50-51页 |
·完善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 | 第51-52页 |
·健全及时有效的处置机制 | 第52-53页 |
·健全善后管理机制 | 第53-54页 |
·完善应急管理法制 | 第54-55页 |
·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 | 第55-58页 |
·建立完善的民意表达渠道 | 第55-56页 |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56页 |
·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