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 第15-26页 |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 第15-19页 |
·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 | 第15-16页 |
·人际交往问题 | 第16-18页 |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 第18页 |
·就业心理压力问题 | 第18-19页 |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19-22页 |
·家庭教育方面 | 第19页 |
·学校环境方面 | 第19-20页 |
·社会环境方面 | 第20页 |
·自我认知不够全面 | 第20-22页 |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传统方法 | 第22-26页 |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和其缺陷 | 第22-24页 |
·心理咨询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 第26-38页 |
·社工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优势分析和具体模式 | 第26-28页 |
·个案工作的介入 | 第28-31页 |
·情感方面的介入 | 第29页 |
·认知方面的介入 | 第29-30页 |
·行为方面的介入 | 第30页 |
·环境方面的介入 | 第30-31页 |
·小组、团体工作的介入 | 第31-33页 |
·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接纳自我,认同自我 | 第32页 |
·自信的建立和提升 | 第32页 |
·理解他人和换位思考 | 第32-33页 |
·社区工作的介入 | 第33-34页 |
·外展社会工作 | 第34-35页 |
·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心理支持网络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结论及思考 | 第38-42页 |
·在辅导员工作中导入社会工作理念 | 第38-40页 |
·学校社工中的一些理论,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意识 | 第39页 |
·有利于辅导员利用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 | 第39页 |
·有助于工作内涵的丰富,也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进行自我完善 | 第39-40页 |
·设有社工专业的高校应采取的做法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